ID: 18675646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综合练习)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文字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665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字版,上册,八年级,物理,学年,我们
  • cover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物理学习过程中用到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 A.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B.通过观察树叶的摆动程度反映风力的大小 C.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时,利用真空罩实验,越向外抽气声音越小 D.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2.下列常见的声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流淌的声音 B.打电话时从手机中听到对方的回复声 C.将耳朵紧贴桌面,轻敲桌子,听到清晰的敲桌声 D.水里的鱼被河岸边的脚步声吓跑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在“双减”政策之后,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小强参加了学校开设的乐器社团,一天他正在练习吹奏竖笛,课后小强结合刚学习的物理知识明白了优美笛声的发声物体是(  ) A.嘴唇 B.声带 C.笛子 D.笛子内的空气柱 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 A.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B.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6.2023年7月2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如图所示,在太空中,面对面的航天员必须借助无线电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只能传递超声波 B.太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太慢 C.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声 D.太空中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7.对下列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B.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37℃ C.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D.中学生指甲宽度约为1cm 8.一峡谷宽,两旁都是竖直陡壁,有一人在峡谷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为,则人离最近的陡壁的距离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嫦娥奔月”计划的绘就,使得我国跻身“航天超级俱乐部”。月球的周围是真空,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又说明 不能传播声音。 1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在“班班有歌声”活动中同学们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同学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声带 产生的。 12.参照一些物质中的声速表,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v/(m·s-1) 13.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 14.两位同学用纸杯和棉线制成了如图所示的“土电话”。他们站在相距较远的地方,在不使用“土电话”时,其中一位同学小声讲话,另一位同学听不见;使用“土电话”时保持声音大小和距离与上次 进行通话,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这说明了 (选填“固体”或“气体”)能传播声音。 三、实验题 15.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听到: ; 看到: ;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 16.仔细阅读下表中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