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87662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件 (共28张PPT) 统编版(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67141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历史,中外,编版,统编,28张
  • cover
(课件网)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背景回顾 — 辽宋夏金元时代背景 政治: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经济: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宋朝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汤因比 英国历史学家 (1889—1975) 汤因比 目 录 一、儒学的复兴 二、文学艺术 三、科技 四、少数民族文字 【课程标准】 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文化方面的新变化。 传统儒学的困境 材料1: 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对文字进行解释,称为“注”。汉代的注释到唐代又难以理解了,于是出现了对注释的解释疏通,称为“疏”。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之中。 材料2: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 材料3:道教是东汉末年产生的宗教,它告诉人们只要出家修道,避世深山,就能羽化成仙。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它要求人们远离凡尘,禁欲苦行,认为这样就能摆脱轮回。佛道的这些理论成为民众的精神寄托,很多人躲避现实,不养父母,背妻弃子。-- 《宋明理学研究》 困境一 :传统儒学僵化,缺少创新与活力。 困境二:佛道盛行,儒学遭到冲击 1.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2)复兴: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3)目的: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 (4)代表学派及人物: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颐、程颢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被称为“程朱理学”。 一、儒学的复兴 程颢 程颐 集大成者:朱熹 程朱理学 教育:朱熹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予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1.宇宙观: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准则,也称“天理”; 2.人生观: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3.认识论和方法论:理学还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4.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5)内容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朱子语类》 材料2: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文公文集》 材料3: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朱文公文集》 材料4: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物皆有理。穷理格物。———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宇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