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90934

25《挑山工》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51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挑山工,教学设计
  • cover
《挑山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泰、杖、敞、拘、蕴”5 个生字,以及新词。 2、默读课文,了解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3、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几句朴素的话中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几句朴素的话中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预习单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从画上你看到了什么?这幅画是作家冯骥才先生从泰山回来后所作的。他不仅做了这幅画,还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挑山工。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冯骥才,指名读资料。 冯骥才,当代作家、艺术家。多部作品被收入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中,如《珍珠鸟》《刷子李》等。 二、检查预习,认读词语 1.课文预习了吗?文中的生字词你会读了吗?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读书在于积累,在阅读中,我们还要注意这些值得积累的词语。 三、创设情景,完成任务 电视台节目组正在录制最美劳动者系列节目,每一期都向大家展示不同职业劳动者们的风采。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是“最美劳动者之挑山工”。知道我们要学习《挑山工》这篇课文,节目组想请同学们帮忙提供一些拍摄素材,你们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吗?我们只需要完成三个任务就可以帮助栏目组的拍摄了。 任务一:观人物动作———知如何登山 来看第一个任务:观人物动作———知如何登山。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句子。 指名交流预设: 句子 1:登山的时候,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搭、甩”变红,从这一“搭”一“甩”的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句子 2: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什么是折尺形的路线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在共学单上画一画折尺形的路线图吧!指名到黑板上画。让我们沿着折尺形的路线,跟随挑山工的脚步,一起来感受这与众不同的登山路线吧!齐读。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的路线呢?快从文中找找原因吧! 学生读句子,相机出示:东西不碰到台阶、省力气、保护膝盖。这是折尺形路线的优点。那它有什么缺点呢?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根据我们的理解,节目组拍摄了一组挑山工登山的画面,现在,节目组想邀请几位同学给这几幅画面配上清晰、洪亮的解说,谁来?指名读。 任务二:品人物语———悟其中哲理 虽然他们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可奇怪的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心中也产生了同样的不解之谜: “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指名读。这个不解之谜有答案吗?在文中第几自然段?现在,让我们走进第二个任务:品人物语———悟其中哲理 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思考:游人和挑山工登山有什么不同? 交流: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功夫。一个劲往前走。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所以当游人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时———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当你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时———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当你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时———他们已经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前头去了。听了挑山工的话,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什么是“哲理”呢?在这几句朴素的话语中,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哪几句?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功夫。一个劲往前走。 总结:脚踏实地、认准目标、坚持不懈。这样一天的工作叫坚持不懈吗?他们天天挑货上山,文中的这位山民已经干了近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