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91941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同步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政治必修3(统编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646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统编,必修,政治,学期,高一
  • cover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阶级的出现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的法治建设梦想最终归于失败。其原因在于(  ) ①法治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②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③他们试图移植的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不适合中国  ④一国法治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说明法(  ) A.只对民事行为加以规范 B.制定程序与其他规则相同 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决定(  )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体现了国家将人权保障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 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表明(  ) ①我国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只要考试作弊就是犯罪,应受刑罚处罚  ③有法可依就能杜绝考试作弊行为  ④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有(  ) ①任何国家法律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  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法是国家和个人共同制定的规则,并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我国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是改革开放40多年民事立法的集大成者,是最为重要的民事法律规则,体现时代精神,解决时代问题,彰显时代性。有法律界人士感慨,民法典把对人身权、人格权的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利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这部法律体现了(  ) A.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B.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意志和利益 C.全体公民的意志和利益 D.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8.水和天平、神兽和女神都反映了人类希望通过法律去追求和实现公平、正义。在阶级社会里,法的本质是(  ) A.法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B.法就是公平、正义 C.法是社会意识 D.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9.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通过实施法治,可以(  ) ①保证公民的基本人权 ②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  ③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④决定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下列有关“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的最主要特征 ②法只约束被统治者的行为  ③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④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下列关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工人阶级和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②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  ③其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中  ④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