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网络身份认证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浙江省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安全》第4课,教材包括两块内容:网络中的用户身份和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本课立足生活中的真实体验,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更好地做好个人信息安全的基本防护,强化保护网络身份意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八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安全合规地使用互联网应用、物联网设备的意识和习惯。他们对生活中的身份认证有一定体验,比如登录qq、微信、信息技术学业平台,但是对于自己的网络虚拟身份缺少认同。学生对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存在的安全隐患了解比较少。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指向 1. 通过探究网络中用户标识及身份认证技术,认识到网络中用户身份防护的重要性。2. 通过分析身边物联设备对网络虚拟身份塑造的案例,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信息意识】具有较强的数据安全意识,能预防个人及他人隐私的泄露,增强保护网络身份意识。【信息社会责任】了解网络虚拟身份的作用,保护个人和他人隐私。应用互联网时,能利用用户标识、密码和身份验证等措施做好安全防护。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身份认证技术、物联设备对网络虚拟身份塑造。 教学难点:物联设备对网络虚拟身份塑造。 五、课前准备 1.之江汇教育广场平台的学生账号和密码 2.智能物联设备 3.学习单、课件PPT 六、学习过程 话题引入 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在使用互联网应用登录信息系统时,通常要进行网络身份认证。比如我们用慕课在线学习、使用电子支付进行支付、腾讯文档进行在线协同,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网络身份认证,什么是网络身份认证呢 学生:就是证明互联网里的你是真实世界的你,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网络身份认证”以及“为什么要进行网络身份认证”引出本课的主题———网络身份认证。 新知传授 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网络中的用户身份(一)用户标识教师:在真实世界中,我们可以用身份证来准确标识自然人,那么在网络世界中,我们用什么作为用户的唯一标识呢?学生阅读书本,回答:用户账号、设备身份标识号、电子身份证等……活动一:通过输入用户账号、密码登录“之江汇教育广场” 学习平台。查看本系统中的用户信息并说一说你的发现。学生:账号是唯一的,每个人不一样。密码太简 太简单需要改复杂一点,保证安全性……(二)身份认证技术教师:根据认证技术的不同,有用户名+口令认证技术、USB Key认证技术、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等,刚才同学们体验的就是第一种认证技术。(1)用户名+口令认证技术(2)USB Key认证技术: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下U盾的实物,播放相关视频。(3)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活动二: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场景中使用到生物特征识别验证技术,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物联网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物联设备会产生网络虚拟身份? 学生举例。 智能手环会产生哪些数据?运动步数、睡眠、心率......使用物联设备的注意事项:1、安全的网络环境2、设置设备的访问权限3、保持设备使用最新的固件及系统4、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活动三:寻找生活中有哪些能塑造你网络虚拟身份的智能设备,通过分析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习网络中用户标识及身份认证技术,认识网络中用户身份防护的重要性。通过活动一的体验,让学生感受账号的唯一性和密码如何设置会更安全。进一步学习网络中用户标识及身份认证技术,认识网络中用户身份防护的重要性。教师用实物展示,学生会感受更深刻。了解身边物联设备对网络虚拟身份的塑造,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三)总结归纳,升华主题 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