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 学期 (秋季) 课题 综合与实践 教科书 书 名:冀教版教材 -出卷网-:河北人民-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3 年 07 月 教学目标 经历讨论铺地砖相关问题和选地砖、做预算等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铺地砖中的实际问题。 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会计算铺甬路需要多少块地砖。 教学难点:能理解计算甬路面积和计算地砖数量的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介绍情境“街心公园有一个长 15 米、宽 10 米的花坛,环卫工人要在花 坛的周围铺上 1 米宽的甬路”并通过动画演示铺甬路。之后说明环卫工人准备用正方形地砖铺甬路,引出今天的课题内容:用正方形地砖铺甬路首先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回答“要选择合适的地砖”、“要算出一共用多少块地砖”“要算出买地砖要多少钱”.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本节课围绕着解决铺甬路的问题展开的,所以先介绍情境,把学生带人到情境中进行本节课的学习。并用动画演示铺甬路帮助学生了解将要讨论的事情。) 二、探究新知 (一)、选择地砖 学生提出“需要先选择合适的地砖”,教师出示两种地砖示意图,学生思考后集体讨论,“1 米=100 厘米,100÷25=4(块),刚好。所以应该选用边长为 25cm的地砖”,并用课件展示如何铺,教师追问学生用边长为 30 厘米的地砖是否合适, 学生说出用边长为 30 厘米的地砖需要 3 块多一些,所以不合适,同样用动画演示 铺上后是什么情境。师生总结用边长为 25 厘米的地砖来铺。接着进一步讨论,用 这种地砖一平方米的甬路需要铺几块?学生讨论后得出,铺一平方米需要 4 行 4 列,同时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4×4=16 块。 (设计意图:在师生讨论选择地砖和讨论一平方米需要几块地砖时用动画演示地砖是怎么铺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用正方形地砖铺甬路这件事情。) (二)、计算地砖的数量 提出问题 谈话过度,同学们算出每平方需要 16 块地砖了,那么同学们能接着计算用这种地砖铺整条甬路,一共需要多少块吗?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着急让学生计算,而是先让学生思考可以怎么计算,并表达自己的思路,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思路,一种可以先算出总面积,再乘 16。另一种分别计算每条边需要几块地砖,再把各个边上需要的块数相加。教师对两种方法都给予肯定,之后再让学生动手计算。 独立计算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着独立计算铺这条甬路一个需要几块这样的地砖。 交流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动画演示。 分割法 把四周的甬路分成几小段,分割时方法不唯一,学生分的有道理就可以,分割成几个小段后学生可能先计算甬路的总面积,根据一平方米需要 16 块砖,再用总面积乘 16,计算出一共需要几块砖;学生也可能一条一条的算,分别计算每一条的面积,之后计算每一条需要上需要几块砖,再相加。只要学生计算正确表达清楚教师都给予肯定。课堂上只展示如下三种分割方法。 第一种分割方法:将最上面和最下面都看作一条完整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都是 17 米,左面和右面是两条小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 10 米。计算方法有两种。可以先算出来甬路的总面积,再乘以 16。 方 法 一 : (15+2)×1×2=17×2=34(平方米) 10×1×2=20(平方米) 34+20=54(平方米) 54×16=864(块) 也可以先分别计算上面和下面的甬路需要几块砖,再计算左面和右面的甬路需要几块砖,再把数量相加。 方 法 二 : (15+2)×1×16=17×16×2=272×2=544(块) 10×1×16=160×2=320(块) 544+320=864(块) 第二种分割方法:把上面和下面都看作长 16 米的长方形,左面和右面都是长 11 米的长方形。由于刚才已经详细的介绍了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