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17439

小学语文国学知识拓展1-15不疑之母 课件+素材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67次 大小:233817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小学,语文,国学,知识,拓展,1-15
    (课件网) 文言高手 一、古文来袭(导入古文) 二、文学常识(古文文常) 三、今义古注(字词解析) 四、深思熟虑(解答问题) 古文来袭 让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学的古文 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 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 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 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 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 辄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 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 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 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请注意古文中的重点字音隽juàn辄zhé 要素梳理 让我们来看看古文四要素 地点 事件 人物 时间 汉代 隽不疑当官之所 隽不疑及其母 隽不疑为官及母亲的教诲 猜猜故事的名字? 《 》 猜猜故事的名字? 《隽不疑之母》 再读文言 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 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 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 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 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让我们来看看本课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说“即”。它在文言中多指“即使”、 “如果”。上文“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 中的“即”,便指“如果”,句意为如 果隽不疑平反的人多。它又指“靠近”、 “接近”,如“可望而不可即”,意为 能见到但不可靠近或取得;“若即若离”, 意为既像接近又似疏远。它还指“当”、 “当前”,如“即日”、“成功在即”。 “即景生情”,意为由眼前的景物产生感 情。 拓展 隽不疑字曼倩,西汉渤海(今河北沧县东)人,官至西汉京兆尹。昭帝时,迁京兆尹,为政严而不残。曾治理伪戾太子狱,得到昭帝和霍光的赏识。 因学识渊博,精明干练,深受汉武帝、昭帝器重。隽不疑忠君孝母,执法爱民。他虽身居高官,执法严厉却不残酷,故深得民心。 不疑断假太子案 诵读白话文 隽不疑之母 隽不疑巡视下属各县,审查囚犯有无冤情,回来后,他的妈妈总是问他:“有没有被平反的人?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如果隽不疑说平反的人多,母亲就很高兴,笑着给他夹菜吃饭,说话与平时不一样。如果没有平反的人出狱,母亲就生气,因此吃不下饭,所以隽不疑做官,严厉却不残酷。 让我们来看看重点字词的理解 今义古注 1隽(juàn)不疑: 2行县: 3录囚徒: 4辄: 5活: 1隽(juàn)不疑:人名。 2行县:巡视下属各县。 3录囚徒:审查囚犯有无冤情。 4辄:总是。 5活:使……活。 6即: 7或: 8亡: 9残: 10他时: 11故: 6即:如果。 7或:有的人。 8亡:通“无”,没有。 9残:残酷。 10他时:平时。 11故:所以。 深思熟虑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会不会答 1、解释:①辄  ②亡 2、上文有三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两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①  ② 1、解释:①辄  ②亡 ①总是②同“无” 2、上文有三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两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①  ② ①因②做、担任 3、翻译:①活几何人? ②语言异于他时 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么?②隽不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 3、翻译:①活几何人? ②语言异于他时 ①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了? ②说话跟平时不一样 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么?平反出狱 ②隽不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是平反冤狱。 你觉得隽不疑的妈妈如何? 我觉得隽不疑的妈妈为人仁慈,而且教导自己的孩子也要为官正直,不要苛待他人。 感恩聆听 后会有期(课件网) 一、古文来袭(导入古文) 二、文学常识(古文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