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20238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含答案)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132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答案,讲义,全解,课文,上册,语文
  • cover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二单元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有时直接阐释道理,有时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思辨能力。学习这个单元,要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 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 1.《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篇讲演针对听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并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理想的生活。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义的精神,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美丽和艺术价值,强烈谴责了侵略者焚毁文明的罪行,表现出作者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 3.《论教养》文章从什么是教养,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最后点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者先列举了“无教养”的表现,再列举“有教养”的表现,再由“教养”转到“风度”,最后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教养的真谛,呼吁大家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4.《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作者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独辟蹊径,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课文题目 文体 作者/出处 整体感知 每课一得 《敬业与乐业》 议论文 梁启超 文章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人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提炼中心论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议论文 雨果 文章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劫掠并毁灭圆明园的罪行。 过渡段的作用 《论教养》 议论文 利哈乔夫 文章论述了什么是教养,以及教养与优雅风度之间的关系,指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 补充论据 《精神的三间小屋》 议论文 毕淑敏 文章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形象描写,对人的精神和情感做了精彩的论述,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精神生活的深切关注。 排比的修辞手法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写作背景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凡是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还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后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和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一次又一次丧失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主题解说 在本文中,作家雨果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美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遭受空前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题解说 题目交代了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巴特勒上尉。雨果借写信的机会,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给巴特勒等人当头一击。 结构图示 先生: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句解:“多谢”一词使文章开篇就充满了讽刺意味。】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