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20331

第15课 诫子书-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讲义(统编版)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4733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5课,子书,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 cover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 诫子书 本单元重点是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四篇课文从情、事、理三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不同国籍和阶层的学习生活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如《纪念白求恩》;有的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如《诫子书》;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慈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 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课文题目 文体 作者/出处 整体感知 每课一得 《纪念白求恩》 议论文 毛泽东 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感人肿腑,催人奋发。 掌握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植树牧羊人》 小说 让·乔诺 本文叙述了牧羊人把荒漠变成绿洲的故事,表现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高贵品质和顽强毅力。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记叙文 莫顿·享特 本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及从中学到的影响个人一生的经验。 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诫子书》 书信正文节录 诸葛亮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也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学习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及古今异义词 作家作品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著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文题解说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227—263)。书,书信。《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主题解说 《诫子书》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在这封著名的家书中,作者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舐犊情深,更有贤圣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 结构图示 15《诫子书》 [导读]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课文是诸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这种情感。 参考注释阅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语句,先与同学们讨论交流,看看能否解决。不能解决的,借助工具书完成。 诫子书 文|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是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操守,品德。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句解:作者开宗明义,告诫无以明志,非淡泊子孙首先要做到“修身”“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不宁静专一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明确、坚定。志: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句解:“淡泊”“宁静”是互文见义,词汇虽异却表达了“静”的同一思想,都反映了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 广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