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项复习 实验探究题 一、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仪器,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1)标出图中各部分字母所指的名称。 (2)在“对光”前,应转动转换器,将( )物镜转到镜筒下;实验中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目镜里看到物像向( )方移动。 (3)某实验小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在视野中观察到下图所的图像,每一个小“小方格”就是一个( )“小方格”中的小黑点是( )。 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2.小科为了能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他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 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鱼缸里的水,放在窗台上; 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窗台上; ④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他最有可能在 号和 号烧杯的水里观察到微生物。 3.小科用前面的四种培养方法“研究哪些方法能够培养出微生物”,这种实验方法属于_____。 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转换实验 D.以上方法均有 4.一周后,小科为了能观察到更多微生物,可以选择图2中的A镜头和 (填字母)镜头的组合进行观察。 5.小科对微小生物进行仔细地观察,发现以下信息。其中不能证明它是一个生命体的信息是_____。 A.它会游来游去 B.其中一只生物的身体从中间分裂成两部分 C.它的形状像一只倒转的草鞋 D.沿着盖玻片边缘滴入一滴浓盐水,它会逃离 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对于日月星辰的探索从未停止。同学们在研究“昼夜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时,提出了下面四种假说: A B C D 6.①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 。(多选) ②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提出了许多看法: 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哥白尼提出了“ ”的观点,他们共同的观点是 ,这个观点后来经证实是正确的。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用实验让人们亲眼见证了地球在自转,现在我们可以排除上述假说中 是不成立的。(多选) ③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根据相对运动原理,我们判断出地球自转方向是 ,所以 (填“北京”或“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④我们观察到每天正午的日影长度会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制作了 (填“日晷”或“圭表”),这是由于地球的 运动造成的。 ⑤结合以上所有实验,以及人类经过长达1600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证实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是 (填字母)。 四、小科和同学一起探究了一年四季影长的变化规律。 7.他们用自制圭表模拟测量正午的影子长度变化时,手电筒放在不同的位置模拟不同季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号位置代表夏季 影子最短 B.②号位置只代表春季 影子适中 C.③号位置代表冬季 影子最短 8.随后,小科准备实地测量一年各季节正午时分影子的长度一探究竟,你建议他将自制圭表放在( )最合适。 A.朝北的阳台 B.朝南的阳台 C.朝东的阳台 9.下表是小科同学连续一周的影长记录数据: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影长 14.8cm 14.m 14.4cm 14.2cm 13.9cm 13.7cm 13.5cm 观察表格数据,小科发现这一周影长( )(变长/变短/不变)。 10.根据上表数据和四季影长变化规律图,请你猜测小科可能是在( )时间记录的数据。 A.国庆假期 B.暑假八月份 C.寒假一月份 五、斜面的研究。 小科组通过实验已经知道利用斜面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接着想要探究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时的用力情况。以下是同学们的探究过程和实验数据,请完成下列问题: 直接提起 斜面A 斜面B 斜面C 2.5牛 1.8牛 1.6牛 1.4牛 11.提升相同的重物,A、B、C三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读数都比直接提起时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