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第二框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课程标准 考情概述 考情预测 1.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 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 3.学会正确运用判断; 4.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1.从命题内容上看,性质判断的类型区分、关系判断的对称和传递关系、复合判断的类型区分和真假值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考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会有所考查; 3.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结合第六课内容,重点考查复合判断。 瞄准方向 逻辑思维规则 判断 海南卷20 山东卷12;新课标Ⅱ卷23;辽宁卷15;浙江6月27;湖北卷21(2);湖南卷15; 归纳 海南卷22 江苏卷12 推理 山东卷18⑴;北京卷8;辽宁卷16;海南卷21 山东卷13;浙江1月28、29;浙江6月32;湖北卷12;湖南卷15;江苏卷20(2);北京卷7、18(3) 1.联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真假值特征,意义 2.选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真假值特征、应注意的问题、意义 3.假言判断的含义、构成、种类、真假值特征、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正确运用 简单判断 正确运用 复合判断 判断的概述 含义、基本特征,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 判断的表达、分类 1.性质(直言)判断的含义、特点、结构、种类、要注意的问题 2.关系判断的含义、结构、分类(注意区分对称性、传递性关系) 知识体系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思考】材料中谁说的话是判断?你是如何理解的?小张和小赵的话都是真判断吗? 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所以不是一个判断。小张的话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所以他们两个的话是判断。 创设情境、突破考点 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一般不表达判断 (1)为什么花儿这么红? (2)小明长得真高啊! (3)小明啊! (4)你觉得这次考的怎么样? (5)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 不是判断,是疑问句 是感叹 判断 不是判断,仅是感叹 不是判断,是疑问句 反问句,是判断 核心点一 判断的概述 含义 基本特征 检验标准 表达 类型 简单 判断 复合 判断 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②判断有真假之分。(符合实际-真;不符合实际-假) 二者关系: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1)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2)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语句--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注意--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一般不表达判断】②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 归纳总结 类型 含义 举例 性质判断 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雪是白色的 关系判断 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 联言判断 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小明不但是班长,而且是团支书 选言判断 断定对象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面对困难要么迎头而上,要么退缩不前 假言判断 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就去爬山。 合作探究: ①他是中学校长 ②张华认识雷锋 ③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