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蹦蹦跳跳 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9课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于湖南美术-出卷网-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目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的,集折、剪、贴、画的综合制作课。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两大类能蹦蹦跳跳的玩具。一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部,玩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如小朋友、小老鼠;另一类是利用纸弹簧来制作身体的其它部位,提起来就能手舞足蹈,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教师可启发学生参考变化出各种形象。 本课学习内容将制作和玩乐充分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在玩具的制作上,还是在玩具的玩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趣味性,学生都能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其中。 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对美术兴趣浓厚,想象力丰富,对于手工课的兴趣普遍更为浓厚,他们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经过一年的美术课程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和动手能力,掌握了剪、折、贴、画等简单的手工制作方法。并且此课重在发挥低学段学生自身丰富的想象力,用于手工创作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角色形象上的奇思妙想,也要拓宽学生对纸弹簧粗细长短的丰富运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思考,以手工制作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在活动中感受轻松愉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掌握纸弹簧的折叠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小组自主探究并掌握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难点:发挥想象力,对不同特征(长短粗细不同)的纸弹簧进行巧妙运用,创作出有趣的形象。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提问法、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多个纸弹簧玩偶范品、纸弹簧、不同长短粗细的纸条。 学生:安全剪刀、双面胶、卡纸、折纸、勾线笔、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实物:手持2两个纸弹簧玩偶,蹦蹦(小白兔)和跳跳(小狮子) 2、师:黄老师今天请来了2个神秘地好朋友,他们是蹦蹦和跳跳,瞧!他们duang!duang!duang一蹦一跳的(激趣)师:今天我们就走进蹦蹦跳跳的世界!(板书课题) 3、师:咦,你们发现了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师生交流) 生:能弹(或答不出) 师:这些能弹的东西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弹簧,因为它是纸做的,所以就叫纸弹簧(嗯,有道理,但是我认为这还不是最特别的地方) 1、观察思考。 实物导入,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初步观察纸弹簧的形态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探究纸弹簧折法 1、师: 那它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呢? 2、若有人举手:……折的,师:很好,他讲到了折的方法,有的人已经会了,有的人不会,(若无人举手)没关系为师可以先把我的宝贝纸弹簧借给你们看一看,每个小组桌上都有纸弹簧,请你们拆一拆,小组内研究研究它是怎么做的?给你们4分钟时间,小组讨论,现在开始。(大家可以把它拆开看看) 3、学生汇报,师:谁知道方法了?看你胸有成竹的样子,请你上来演示一下。(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生:演示,师:将2纸条一端粘贴起来,再绕着中心依次折叠(总结并示范)很好,她讲解的非常清晰很准确,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二、制作纸弹簧 师:相信大家都已经学会了,接下来就请大家快速地做一个纸弹簧,给你们3分钟时间 电子屏播放折纸弹簧微课视频。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己试着制作一个纸弹簧。 请把你们的纸弹簧,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学生思考老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