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54992

6.4 眼睛和眼镜 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新课标)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31095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眼睛,眼镜,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6.4 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科学思维: 从物理学视角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及视力的矫正需佩戴的眼镜。 3.科学探究: 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近视眼及其矫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眼球模型、近视眼镜、老花镜、照相机。 教学互动设计: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底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 (一)眼镜 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它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焦距和进入人眼的光的强度。 无论是远处的山峦,还是近在眼前的细小物体,在适当的照明情况下,在眼睛中通常都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眼睛比照相机要复杂得多。 如图所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光从成像的角度讲,人的眼睛可以简化为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屏幕。 如图所示,眼睛中的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整体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底片”。 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 凸透镜 视网膜 → 底片(光屏) 正常眼睛的“最小焦距”都小于2 cm,人眼看物体时,物距都大于2倍焦距。从物体射入眼睛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人眼方能看清物体。 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 人眼依靠调节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当晶状体变得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远点叫作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的最近点叫作近点,正常眼的近点一般在距眼睛10cm处。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眼睛观看25 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因此把25 cm的距离叫作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二)近视眼 近视眼由于种种原因,如先天缺陷或不注意用眼卫生,有些人眼睛的晶状体会比正常眼的晶状体凸一些导致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从远处射来的光只能会聚在视网膜前,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图甲),所以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叫作近视眼。为了矫正近视眼,可用适当的凹透镜片做成眼镜。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先经过凹透镜变得发散些再进入眼睛,其会聚点就会移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远处物体的像(图乙)。 甲 乙 (三)远视眼 远视眼由于先天缺陷等因素,有些人眼睛的晶状体会比正常眼的晶状体扁平一些导致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在观看书报等近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图如),所以人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种眼睛叫作远视眼。 为了矫正远视眼,可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使由近处物体发出的光先经过凸透镜先会聚一些再进入眼睛,其会聚点就会移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近处物体的像(如图)。 (四)眼镜的度数 眼镜的度数眼镜的度数=1/ ×100(公式中焦距 必须用m作单位)。 如果某人所戴眼镜的度数为500度,则眼镜的焦距为0.2 m。 例题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戴上近视眼镜,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去掉近视眼镜,在光屏上再次能成清晰像的是( ) A. 蜡烛、凸透镜不动,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移动 B. 蜡烛、凸透镜不动,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移动 C. 光屏、凸透镜不动,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 D. 光屏、凸透镜不动,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 解析 如图所示,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戴上近视眼镜,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人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