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循环结构(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循环结构(二)》是浙将教育-出卷网-《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14课,是第三单元《系统中的计算》的第6课。计算是将数据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外一种形态的处理过程,计算是控制过程的核心。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手工、基本控制电路以及计算机等多种方法实现系统的控制。计算机正越来越多运用到过程控制中,实现更加灵活、高效和可扩展的控制。本单元前几次课介绍系统中的计算,计算的常见类型;系统实现计算的方式,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查表计算,运用查表计算解决问题;生活中的条件计算,空调系统中的条件计算;循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循环结构。本课主要介绍计次循环,条件循环,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敢于合作,善于表达,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三、四年级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线上学习与生活、生活中的数字化、数据编码等内容,但是学生对于系统的概念还不是很了解。前两个单元了解了生活中的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三个环节,并体验了控制系统。本单元前几次课介绍系统中的计算,计算的常见类型;系统实现计算的方式,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查表计算,运用查表计算解决问题;生活中的条件计算,空调系统中的条件计算;生活中的条件计算,空调系统中的条件计算,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指向 1.计次循环。2.条件循环。3.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 【信息意识】 意识到生活中很多系统都运用了过程与控制的基本原理。【计算思维】 在一个实验上所做的尝试,都可以迁移到另一个系统或另一个实验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在探索和实验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来记录、观察、和分析数据,在实验中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控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次循环,条件循环,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 教学难点:计次循环,条件循环。 五、课前准备 学习环境:计算机教室 学习资源:PPT课件 设计思路 本着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辅以作品评价法、归纳总结法,这些教学方法都将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逐级展开。 七、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出新知 教学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讨论怎样用循环结构来表示1—100连加的计算过程 怎样用循环结构来表示空调连续计算的过程 建构循环结构可以分成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两种不同的形式。引出课题 从学生生活中空调的控制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教学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1.认识计次循环计次循环用于事先能够确定循环体需要重复执行次数的场合。活动一:认识计次循环(1)操场上连续跑10圈的过程,是一个明确执行次数的循环过程,请用自然语言描述(2)下面的代码是计算1—100连加的和,是通过计次循环来实现的。在Python解释器上输入代码并执行,观察执行结果。思考:在1—100连加的代码中,循环体是什么 每一个循环过程,循环体执行怎样的操作 i的值发生怎样的变化 循环认识条件循环活动二:认识条件循环通过判断循环体执行的条件是否成立来实现的循环控制结构,称为条件循环。如果条件成立,就循环,如果条件不成立,就停止循环。空调制冷的连续计算就是一个条件循环的过程。请写出流程图。 通过对条件f-t>0是否成立进行检测,如果条件成立,就重复执行循环体,如果条件不成立,就停止执行循环体。比较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活动三:比较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的异同计次循环和条件循环都能够构造循环结构的算法,使用场合和控制方式各不相同。 通过用自然语言描述 操场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