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70784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十四)(含答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435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语文,七年级,学期,期末,拔高
  • cover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拔高练习(十四)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一 (A.幅 B.副)对联,看似短小精悍,实则对仗的背后蕴含着很强的文化蕴意,是智慧和学识的结晶。它既可以说道历史,又可以畅谈人文;既可以托物言志,又可以借古喻今。从优秀的对联身上,任何时候总是能看到中华文化的深刻烙印,嗅(A.xiù B.xìu)到笔砚深处的醉人芳香。它们又宛如中华大地上的一棵棵枝繁叶茂的白杨,坚定地守卫里在华夏文明的千里大堤上,在栉风沐雨中以别样的丰姿铸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长廊。 (1)请为文中加点处和横线处分别选择恰当的选项。 一 (A.幅 B.副) 嗅 (Axiù B.xìu) (2)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短小精悍 文化蕴意 B.托物言志 借古喻今 C.中华文化 枝繁叶茂 D.华夏文明 栉风沐雨 (3)下列语句中不符合对联要求的项是(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综合性学习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是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校开展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 追根溯流———认识“朋友”】 “友”字发展演变示意图 小故事 名家谈交友 “友”是会意字。甲骨文知金文都是方向相同的两只右手在一起的样子,意思是“志可道合地做一件事情”。隶交后楷书写作“友”。 割席断交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好朋友在我国语文里向来叫作“知心”或“知己”“知交”也是一个习惯的名词,这个语言的习惯颇含有深长的意味,从心理观点看,求见知于人是一种社会本能,有这本能,人与人才可以免除隔阂,打成一片,社会才能成立。 ———朱光潜 2.同学们搜集的有关“朋友”的材料一经贴出,“研学吧”里立即就沸腾了,同学们纷纷留言,谈论自己对“朋友”的看法。请仿照示例,根据材料写下你对“朋友”的认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示例:朋友是能够互帮互助、友好相处的人,就像寒冬里温暖的太阳。 【活动二 与时俱进———交友之道】 友谊是人类永恒的话题。21世纪的今天,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我们的交友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交友的虚拟、平等、自主,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了一起。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网络交友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所以,青少年必须明确网上交友的利弊,学会正确利用网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3.以上是“网络交友利与弊”辩论赛上的结束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友谊”“网络”“因素”都是名词。 B.文段中加点的词“发生”“交往”“利用”都是动词。 C.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网络交友有利也有弊,网络交友需要我们擦亮眼睛,慎重对待。 D.文段最后一句应重读“必须”“正确”,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活动三 解读经典———践行交友】 4.如果鲁迅要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加为微信好友,他会加上谁?请从下面的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并说说理由。 备选人物:长妈妈 寿镜吾 范爱农 三、诗歌鉴赏 5.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①共凄凄,春半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