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84484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件 (共1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67042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必修,选择性,统编,历史,高二,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西藏今夕对比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课标要求: 了解当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 能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原因、过程,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意义。 2 能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向法制化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制度之一。 3 能掌握十八大后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的主题,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意义 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过程和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一)实行原因 1.历史因素: 2.现实因素: 3.经济发展要求: 4.重视: 5.近代融合: 6.目的: 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旧中国少数民族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相对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利于各民族发展 直接: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根本: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党一直以来重视民族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 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方针: 建立: (二)建立: 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 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在目前内蒙古实行区域自治 1947年中央批准在内蒙古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第一个省级自治区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三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三)法律依据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1955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 (四)概况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政治: 经济: 思想: 民族关系: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用 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一)法律保障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 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原因: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族文化教育相对滞后,为了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国家对其大力支持和帮扶。 举措: ①政策: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充分尊重和照顾 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 ②措施:从财政、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对其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如西部大开发 阐述国家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