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3用手来测量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材 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上年级《比较和测量》的第三课,本课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如他们自己的手)开展测量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转向测量。在用手测量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 学情 分析 在前面的两节课中,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但都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果,并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比较。那么在这一课将通过对比得出2个物体的高度差,并借助纸带取出高度差的长度,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测量、比较得出两者的高度差有多少,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转变,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最后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手”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发现因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教学 重点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教学 难点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教学 拓展点 知道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教学 考点 教学 准备 纸带、剪子、彩笔、学习单 教 学 过 程 复备 一,导入 谜语导入 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二,聚焦:你们知道我们的手指也是测量工具吗? 1.说一说五个手指的名字。(学生回答) 2.引出用手测量的单位“拃”。 教师示范“一拃”的手势,即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同时幻灯片出示“一拃”的图片。 ①学生尝试做一做“一拃”。 ②教师纠正手势,提醒学生注意中指和食指不要弄混。 ③学生小组互相纠正手势。 二,探索 1.辨析:哪种用手测量方法是正确的?(出示四种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学生辨析,说一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错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测量的注意事项:要从起点开始、一拃一拃要相连、要用相同的手指等。)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正确和错误的测量方法,引起学生关注到测量的注意事项。] 2.实验一:测量a4纸的长度 ①猜一猜:你觉得a4纸长有几拃?(学生发言。) ②明确:在测量之前要先预测,像刚刚这样,实验前预先的推测就叫预测。 提问:请用上“预测”两个字,说一说“我预测a4纸的长有几拃。” [设计意图:引入科学概念———预测。] ③思考:如何测量a4纸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每量一拃作一次标记线 ④教师示范测量方法。 请一位学生示范测量方法。 测量后发现,有的结果是正好的几拃,有的是几拃多一点,教师提示:为了计数方便,用数字表示,多出来的部分用“+”表示,几拃多就是几“+”。 实验二:测量科学书的长度 ①预测科学书的长有几拃。 [设计意图:熟悉概念,加深“预测”的印象。] ②测一测:科学书的长有几拃。 实验三: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 ①思考:桌子凹凸不平,怎么样准确地测量出桌子的高有几拃?(用纸带帮助测量。) 学生思考:如何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结合刚刚掌握的用手测量的方法,促进知识的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