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物态变化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80分,作答时间为80分钟。 中考对接点 1.温度的估测(2016.2) 2.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其吸、放热判断(10年10考) 3.物态变化小实验(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或出现在实验探究题第1题的组合性小实验中。10年5考) 4.物态变化中的实验探究(2022.20)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温度最接近37 ℃的是 ( ) A.你现在所处的教室内的温度 B.刚煮熟鸡蛋的温度 C.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 2.小明参加植树劳动时发现,移植栽培树苗时需要将部分树叶剪去,以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此操作主要是改变了树叶 ( ) A.接收的光照强度 B.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所处的环境温度 D.表面的空气流速 3.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不正确的 ( ) A.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B.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D.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4.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2 ℃和37.2 ℃,那么他的体温 ( ) A.一定是39.2 ℃ B.一定是37.2 ℃ C.在37.2 ℃到39.2 ℃之间 D.低于或等于37.2 ℃ 5.如图所示,炎热的夏季,小雨向盛有常温饮料的杯中加入一些小冰块,一段时间后冰块变小,同时观察到杯的外壁出现一些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杯中冰块的内能为零 B.杯中饮料含有的热量减少 C.杯外壁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杯外壁小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6.关于如图所示的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1,北方结冰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B.图-2,热腾腾的包子冒着“白气”是汽化现象 C.图-3,夏天吃雪糕消暑降温利用了凝固放热 D.图-4,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这实际上是利用液化放热 7.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使杯内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试管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试管中水的温度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D.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取决于火焰大小 8.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并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最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 ℃,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 ) A.浸入沸腾的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在阳光下晒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9.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冷的陆地,最低气温达-88.3 ℃,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由于 ( ) A.酒精有较高的凝固点 B.酒精有较低的凝固点 C.酒精有较高的沸点 D.酒精有较高的熔点 10.物质M通过吸热、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与作图题(共7小题,计22分) 11.(3分)每个物理量都有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请你再写出一个物理量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 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12.(2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 (选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选填“液态”或“气态”)水。 13.(2分)寒冬的早晨,小丽发现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的窗户玻璃 上出现了“冰花”。如图所示,小丽在冬天 (选填“从室内走到室外”或“从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起雾”看不清楚。 14.(4分)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经历了严重的干旱天气。有关部门采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人工降雨时,飞机将干冰撒入高空的冷云层中,干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