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16050

12.2 与犯罪行为作斗争(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日期:2024-11-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8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职,12.2,思想政治,基础,2023,高教
  • cover
第12课 自觉抵制犯罪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框 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一、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犯罪的特征与构成要件。 2、领会:认识犯罪的危害性,树立法律意识;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3、提高: 学会自觉依法律己,杜绝犯罪行为发生,同时做到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重点 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 教学难点 有勇有谋应对恚法犯罪 教学方法 案例导入法、启发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设备、PPT、教材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显示案例,提出问题: 面对不法分子的勒索,你会选择哪些方式?不同方式的解决结果会有何差异? 会主义方向。 (二)新课学习 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1、了解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 案例一:新闻速递: 因琐事发生争吵,花甲老人掏出刀 捅伤邻居,被法院判3年 提问:观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样的感想?我们再来看一看阅读与思考。 陈某与吴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继而动手扭打起来。陈某被吴某打倒在地后极为恼怒,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猛地向吴某腹部捅去,致使吴某脾脏破裂,后被法医鉴定为重伤。 听了这样的事想一想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除了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外,我们还知道哪些也属于犯罪。 阅读课本115页找出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 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 注意: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刑法规定的十大类犯罪具体有哪些?116 犯罪的特征: 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最本质特征); 应受刑罚处罚性。 (三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4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犯罪客体:是指为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2、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案例二: 一天晚上,几名学生正在河边散步,突然听到不远处的树林里有人大声呼喊:“教命啊!有人抢劫!”他们赶紧跑过去,发现有歹徒正在抢劫一位路人的财物。一名学生马上拨打电话报警,其他学生则在路边捡起了木棒和砖块,一边大声呼喊路人帮助,一边慢慢靠近逼退歹徒。最终,警察及时赶到,成功抓获了歹徒。这几名学生有勇有谋的见义勇为之举,得到了公安部门和学校的赞扬和奖励。 看完案例你觉得他们的应急处理方式好吗?好在哪里? 分析:犯罪行为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损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等,给被害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伤害;犯罪者要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沉重代价,受到刑罚处罚,也会给家人带来伤害。 提问:那我们知道了犯罪行为的严重危害性,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总结:我们一定要认清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增强预防犯罪意识,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远离犯罪。 当我们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 我国法律鼓励和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当上述权利面临危险时,不得已也可以进行紧急避险。因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不承担刑事责任。 案例三:一天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