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24221

语境默写课前验收课件(10份打包)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15586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境,默写,课前,验收,课件,10份
    (课件网) (1)在墨子看来,圣人如果不知道混乱是什么引起的,也不能把事情处理好。正如医生治疗病人,若不了解病因,就不能治好病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 ; , ”。 2、(1)《墨子在《兼爱》中将圣人治理天下比做医生治疗及疾病,认为必须要知道,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才能治好它的句子是:“_____,_____, ”。 3、墨子怀有兼爱思想,而孔子也怀有仁爱之心。他把“礼”“乐”和“仁爱”联系在一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墨子在《兼爱》中认为,诸侯之间相攻是因为:“_____ ,_____, 。”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5、墨子指出战国时代之所以社会混乱,是因为各路诸侯皆爱自己的国家,为了谋取利益,才会相互攻伐的句子是:“_____, 。 ”。 6、(1)墨子在《兼爱》中举出了君臣、父子、兄弟三种混乱的情况,并点出了混乱的根本原因:“_____”,并以此类推盗贼也是如此的句子:“_____,_____” 7.墨子在《兼爱》一文假设达到天下大治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墨子在《兼爱》中的“_____,_____”说明人与人相亲相爱与相互憎恨对社会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皆起不相爱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课件网)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句子是:“ ”。 2.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 , ”两句是说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3.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 , ”举例论证,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说明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乃是人的本能。 4. 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 , ”,用在掌上运转东西比喻以仁政治理天下的容易,具体贴切。 5.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_____”。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6.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_____,_____”。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就像火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 7.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这四个做人的源头就像人的四肢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 8.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_____,_____。 9.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如果不能扩充推广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0.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_____,_____”两句写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 1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_____,_____” 两句写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 1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_____,_____”两句写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 1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无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