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26944

2.2.2 运输物质的器官教案冀少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1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615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2.2,运输,质的,器官,教案,少版
  • cover
2.2.2运输物质的器官 第1课时 血  管 课时目标 1.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分辨血管的类型;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说明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概述三种血管的功能特点。 2. 学生了解不同出血现象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模拟练习掌握出血的初步护理。 3. 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概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功能及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课时活动设计 列举图片或播放视频,内容涉及输液、出血后的包扎、中医切脉等,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人体的血液通常在血管中流动,人体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血管呢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寻找答案的兴趣。在提出问题后,可引导学生继续挖掘,要了解医生、护士对出血后的处理方案,需要掌握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实验操作视频,提醒学生:(1)关注实验操作的步骤;(2)关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3)把握观察重点,包括尝试区分活体状态下的三种血管,观察血管中血流的速度、血流的方向、管腔的大小等,特别要注意观察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 设计意图:在学习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前,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小鱼体内血管的真实存在,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这里也可以在学习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观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完成实验后再进行学习,对于理解知识增加了具体的画面,更容易建构模型。 学生完成实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前强调: (1)观察小鱼的尾鳍,要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2)用纱布或脱脂棉包裹小鱼的头部,并保持湿润;(3)参考课本的图片和正文,尝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正文和观察图片,获取信息,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实验探究的趣味性。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发散思维;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对三种血管及功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降低难度,化繁为简。 深度阅读课本P32、P33,明确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用列表的方式比较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归纳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学生完成表格前三项。 三种血管的区别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特点 厚、弹性大 薄、弹性小 极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 管腔大小 小 大 管径极细 血流速度 快 较慢 最慢 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物质交换 分布 较深部位 有深有浅 全身各处 设计意图:用列表的方式进行不同血管的比较,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出不同血管之间的差异。填表过程中,也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捕捉课本中的信息,达到明确概念、把握结构功能的目的。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讲解后对重点和易错点进行知识的整合,如结合图片说明毛细血管在全身的分布,有利于学生理解各级动脉分支成毛细血管网,有利于与全身组织细胞进行物质的交换。利用小喷泉模拟静脉血液回流心脏时,受重力影响有倒流的趋势,说明静脉瓣的工作原理和意义;强调动静脉的概念,为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概念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体验、观察:在小组成员中挑一位最精瘦的、胳膊静脉最明显的同学A作为实验对象。观察一:先观察同学A手臂上的静脉,同学B感觉同学A的动脉跳动。观察二:请同学C握紧同学A的前臂,观察握紧位置以上和以下部位静脉的变化,同学B感觉同学A动脉跳动的变化。观察完毕后,小组讨论并推测血流的方向,达成共识,归纳总结观察结果,完成表格后两项。教师注意,观察前强调:静脉观察主要是看胳膊上的青筋;动脉观察主要是通过触摸感知动脉的变化。利用教师准备的图示,交流并讲解动静脉与心脏的关系,推测血管的功能。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观察同学的血管情况时,学生都比较兴奋,要特别强调观察时的分工,以及观察的顺序。将观察和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