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排 泄 第1课时 肾 脏 课时目标 1.结合模型,明确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2.搜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的资料,提升对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的重视。 学习重点:肾脏的结构和肾单位的结构。 学习难点:肾单位的结构。 课时活动设计 肾脏是重要的泌尿器官,一旦肾脏发病就会影响排泄,对人体危害特别大。那么,肾脏是怎样泌尿的 它又有什么结构特点呢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8正文,观察P59图3-15“肾脏纵切”图,按照一定的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观察,思考问题:(1)肾脏的位置、外形、颜色;(2)肾脏的结构。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补充:外周颜色较深的部分是皮质;内侧颜色较浅的部分是髓质;在肾门处,与输尿管相连的漏斗状空腔,叫做肾盂。 设计意图:一般来说,学生对肾脏在人体中的大致位置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具体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就知道得很少了。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说出肾脏的位置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个,外形像蚕豆,颜色呈红褐色;肾脏由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组成。教师补充肾脏的皮质、髓质的分布位置及颜色后,学生可以对肾脏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依据一定顺序观察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9正文和观察图3-16“肾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并结合个人制作的模型,小组讨论: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肾单位各结构的特点及血流方向又是怎样的 肾单位各部分结构分别位于肾脏的皮质还是髓质中 教师提醒学生,在观察肾单位结构的时候要考虑各结构的本质特点,如肾小球的本质是毛细血管球等。学生通过自学,得出结论: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构成;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前后端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肾小囊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 观察肾单位各部分结构是位于髓质还是皮质时,课本上的图片不清楚,教师要补充清晰、准确的图片,从而清晰地得出结论:肾小体主要分布在皮质里,肾小管主要分布在髓质里。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在肾小球的两侧都是动脉,其中都是动脉血。因为在毛细血管中未发生氧气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所以这两个动脉中都流动脉血。教师再次出示学生的自制模型,请学生讲解肾单位的结构。 设计意图:肾脏的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在对肾脏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后,逐步深入,从微观上对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样的设计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通过制作肾单位模型,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效果明显,一举突破该节课的重难点。 安排学生阅读课本P59、P60,对肾脏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总结。(也可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课堂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阅读文本,分享各自的学习收获。 总结归纳出肾脏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危害,提高自身保护的意识。 第三章 第二节 排泄 肾脏 1.肾脏的位置、形状、颜色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肾脏的保健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课时目标 1.了解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位置和作用。 2.通过数据分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3.通过对排泄途径的学习,认识到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 4.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尿液形成的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课时活动设计 正常人的尿液大多数为淡黄色液体。尿液异常时病人需要做尿常规化验,该检查能反映人体哪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