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45334

第3章《硫、氮及其循环》单元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5-02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13434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硫、氮及其循环,高一,必修,2020,科版,化学
  • cover
第3章《硫、氮及其循环》 一、单选题 1.将1.52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为、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和的混合气体0.05 mo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该浓硝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C.和的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20% 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60 mL 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H2S与SO2在集气瓶中混合 瓶内有黄色颗粒产生 SO2具有氧化性 B 常温下,相同铝片分别投入足量稀、浓硫酸中 铝在浓硫酸中产生气泡更快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C 将某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D 向CaCO3固体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非金属性:Cl>C A.A B.B C.C D.D 3.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往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红色褪去,证明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硫 B.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C.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一定含有硫酸根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 4.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 解释 A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淀粉能与Cl2发生显色反应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见光分解,生成NO2溶于浓硝酸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一定是由于该溶液中含有SO42- D 铜片放入冷的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A.A B.B C.C D.D 5.氮化铬具有极高的硬度和力学强度、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因而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实验室用无水CrCl3和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备CrN,反应原理为,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还可以用于制取O2、Cl2、CO2等气体 B.装置②、④中分别盛装NaOH溶液、KOH固体 C.装置③中也可盛装维生素C,其作用是除去氧气 D.装置⑤中产生的尾气冷却后用水吸收得到HCl溶液 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2Al3++3SO+3Ba2++6OH-=3BaSO4↓+2Al(OH)3↓ B.向碳酸钠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O+CO2+H2O=2HCO C.次氯酸钠溶液吸收少量SO2:SO2+H2O+ClO-=SO+Cl-+2H+ D.向氯化铁中加入过量的H2S:2Fe3++H2S=2Fe2++S↓+2H+ 7.在实验室中,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①浓硝酸保存在棕色广口瓶内 ②Na保存在CCl4中(Na与CCl4不反应、不互溶,且CCl4的密度大于Na) ③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 ④AgNO3固体保存在棕色试剂瓶内 ⑤白磷保存在冷水中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8.古诗词、谚语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解读错误的是 A.“煤饼烧蛎房成灰”中的“蛎房”主要成分为CaCO3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亚铜 C.“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中“杓”的主要成分为Fe3O4 D.“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中“矾”是带结晶水的硫酸盐 9.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硫与足量铁反应,转移3个电子 B.1mol炭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个CO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L 和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标准状况下,6.72L 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 10.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存在下列转化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浓H2SO4 SO2Na2SO3溶液Na2S2O3S A.反应①中生成的SO2具有漂白性,可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使其褪色 B.反应④中当消耗1mol稀硫酸时,电子转移为4mol C.可以用CS2清洗做过实验③后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 D.反应④生成S的原子利用率不是100% 11.如图是硫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