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65070

高二生物 第4章 免疫调节易混易错巧讲精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1260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二,必修,选择性,人教,新人教,学年
    第4章 免疫调节 1.溶菌酶≠溶酶体。溶菌酶是一种蛋白质,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内含多种水解酶。 2.淋巴细胞不包括吞噬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共同构成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3.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大多数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4.胸腺-既是免疫器官,又是内分泌腺。作为免疫器官,它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作为内分泌腺,它能产生胸腺数素,以促进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5.关于三道防线的误区 ①唾液、胃液、泪液中均有杀菌物质,但不是体液的组成成分,属于第一道防线。 ②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 ③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6.试题中经常出现“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凝集素”等,这些名词意义不同: ①外毒素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一种对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毒性强,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 ②类毒素是指一些经变性或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但仍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毒素。也叫无毒抗原。 ③抗毒素是指某种抗体或含有某种抗体的免疫血清,能“中和”相应毒素。 ④凝集素在免疫学中是一种抗体,它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 7.对免疫细胞能否识别抗原分辨不清 ①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②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③不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浆细胞。 8.对于能进入细胞内的病原体的清除方式分辨不清 对于能进入细胞内的病原体,首先是体液免疫起作用,阻止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起作用,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9.混淆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 ①过敏反应是在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出现的,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也有个体差异,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②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组织或结构受损。 10.不明确疫苗与“抗原”的关系及疫苗的功能 ①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的自动免疫制剂。是一种特殊抗原。进入体内主要是诱导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产生。抗体存留时间短,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存留时间长,保留了对相应抗原的长期免疫能力。 ②与抗原相比,疫苗具有以下两个特点:a.具有免疫原性。即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b.不具有感染性。一般不会感染机体使之患病。 11.体液免疫≠过敏反应 比较内容 体液免疫 过敏反应 激发因素 抗原 过敏原 反应时机 第一次或以后每次接触抗原 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 抗体分布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反应结果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使细胞释放组胺等,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12.抗原≠过敏原 比较项目 抗原 过敏原 性质不同 一般是大分子物质 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 感染对象不同 不具有个体差异性 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过敏体质的人过敏原可能不同,例如有人对酒精过敏,有人对花粉过敏,有人对青霉素过敏等 【核心归纳】 1.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四点提醒 ①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