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72243

比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日期:2024-06-2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446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比的,意义,基本,性质,教案,人教
  • cover
课 题 《比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课时安排 2 课前准备 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材内容 分 析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比和比的应用的起始课,是“比和比例”这一部分知识的核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设计理念 联系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进行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比的后项不能为 0 与除数、分母不能为0是致的,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求比值与求商、化简比与约分、按比分配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是一致的,等等。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新问题,得到新结论。教材在例题、“做一做”以及练习的设计和编排上非常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也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2.让学生感悟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有利于生成新知识,也能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为此,教学时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并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应注意,揭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宜求全、求深。 学情分析 1、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 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 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 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 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