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75351

八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544257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6课,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 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校训,只有两个字,叫做:“厚生” 导入新课 教育文化事业 的发展 制作:黎燕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6课 模拟船政学堂学生上课 洋务运动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后 百日维新时期 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北洋西学堂 (天津 南洋公学 (上海) 京师大学堂  新式学堂是晚清西学传播的重要途径 创办新式学堂 晚清出现的新式学堂主要有3种类型 ①外国教会创办的学堂,它们出现最早 ②是由清政府开设的近代学堂 ③是由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及各种民间团体创办的新式学堂 教会学校的宗旨是“使学生能成为社会上和教会里有势力的人物,成为一般人民的先生和领袖”,以便用基督教征服整个中国。 清末的新式学堂,既不同于旧式私塾,又不同于中日甲午战前的洋务学堂,近代色彩更加鲜明。 爱国学社、爱国女校、大通师范学堂等便是其中的著名者 创办新式学堂 新式学堂与旧式学堂有何区别? 教学内容 学习目的 学习方式 旧 新 以儒家经典如“四书五经”为核心 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精髓,还加入了适应近代化发展需要的课程,如外语、军事、自然科学等 为了应对科举考试,成为官员 培养学生的基本生产生活技能,更注重实用性 沿用了传统的“私塾教育” 打破陈规,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 培养了一批务实有用人才 使教育开始摆脱科举制的束缚 客观上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办新式学堂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根据给出的资料,科举制存在多少年?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300年 废除科举制 ①社会变革的推动 ②西方文化的传入 ③科举考试的僵化 ④教育改革的要求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选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解到西方教育和科学的方法和优点 僵化的考试形式使得考试变得更加机械化和应试化,难以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在当时的清朝政府中,有一些官员和教育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要求 意义:废除科举制度极大地冲击儒家学说灌输在国民头脑中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开启了中国现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社会与思想基础,极大地推进新文化的传播。 废除科举制 “将天下可传之事,通播于天下” 它较为全面、详尽地记载了国内外重大事件 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被称为旧中国的《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 宣传“三民主义” 宣传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外来侵略 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 新闻出版业 英商创办,面向国人 1872年4月30日,英国商人安纳斯托·美查与三个友人,经过一年筹备的报纸终于问世 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27000余期,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期其他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912年,史量才同张謇、赵竹君、应德闳、陈冷等人合股收购《申报》,后张謇等人退出,史量才独资接盘,并很快建造了这栋新的报馆大楼。 新闻出版业 清末上海强学会的言论机关报 倡导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 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 以上海和上海经济区各省的经济建设作为宣传重点兼及党的建设、文化、教育、科技工作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 新闻出版业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本书 新中国成立前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式教科书 教会学校所用英语入门课本,首次采用中英文编排 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功绩 既开眼看世界、又接续中国传统文化,使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