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时 第20课 美苏冷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综合、深入分析问题及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世界发展趋势的了解和认识。 【重点】:美苏冷战。 【难点】: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方法】:讲授法、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的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冷战政策 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背景———共产主义运动在欧亚的迅速发展;美国称霸世界野心的膨胀。 目的———美国控制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打击对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表现: (1)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政策。 (2)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 (3)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正式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建立。二战后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4、影响: 导致了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产生,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容对峙局面,给世界局势、国际关系造成长远深刻的影响。双方势均力敌也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5、结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美苏冷战结束。 【总结巩固】: (略) 【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实践与反思】:第八课时 --第九课时 第9课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 2、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整理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长远、艰巨与曲折。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 【难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分析教学法、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新课探究】: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1、俄国二月革命 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存在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国家政权,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4月列宁回到国内,发表《四月提纲》,号召无产阶级从临时政府手里夺回政权,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2、俄国十月革命 概况:1917年11月6日晚(爆发时间),列宁(领导人)来到斯莫尔尼宫(总指挥部),领导彼得格勒(地点)武装起义。11月7日(胜利时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第一个工农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任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列宁(Lenin 1870 ——— 1924)俄国十月革命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领袖,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导师。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列宁主义,继承、捍卫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了帝国主义时代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 (1)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崇高理想,建设繁荣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了前提。(2)俄国十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打破了资本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