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8002

【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2份)

日期:2025-10-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39192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2份,繁盛一时的隋朝,1课,教案,备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合作探究型教案1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①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②掌握隋朝经济的繁荣。 ③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隋文帝生平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②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大运河开通及其作用;赵州桥的独特设计。 难点:辩证、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 2.教材分析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是河北人民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一课时。本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繁荣而短暂。国家统一、隋文帝时的安定繁荣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条件,大运河的开凿凸显了隋朝的繁盛,但也是隋朝短命的原因之一。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它结束了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又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通过少儿读物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但他们在小学没有系统的历史学科学习,学生虽经过了半学期的学习,但对隋朝历史知之甚少,通过历史现象看出内在本质的能力还需加强。 学习目标 1.了解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和统一的时间。分析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理解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3.分析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条件,识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及作用。 4.了解赵州桥的设计、主持建造者和特点。 评价任务 任务1:完成导学案基础梳理·自主预习,了解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和统一的时间;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及作用;赵州桥的设计、主持建造者和特点。(检测学习目标1、2、3、4) 任务2:分析探究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条件(检测学习目标1、3) 任务3:构建本课知识结构,完成本课课时训练·基础达标,检测学习结果。(检测学习目标1、2、3、4)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环节一 课堂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播放导入视频:《中国大运河八年申遗,梦圆多哈》。引出关于隋朝大运河的相关问题,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民族自豪感。 回答问题。 4分钟 环节二 新知探究 1.指导学生参照教材,结合配套学案,学习本课两大知识要点,握基础知识: ①隋朝的兴亡:隋朝的建立、统一,隋文帝的统治;隋炀帝的暴政;隋朝的灭亡。 ②大运河的开通:目的、条件、影响。 ③赵州桥:名称;地理位置;设计和建造者;地位;特点。 2.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锻炼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究以下问题: ①隋朝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 ②隋朝完成统一大业的意义; ③秦朝与隋朝的异同 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 ⑤大运河开凿的条件; 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1.结合教材,完成知识点的梳理和学习。为探究讨论准备知识基础; 2.和同学一起探究解决问题,并派代表回答问题,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8分钟 (达成学习 目标1、2、3、4) 环节三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并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 以作业的形式完成本课知识总结。 5分钟 (提升学习 目标1、2、3、4) 环节四 当堂达标 展示当堂达标测试题,师生共同完成试题。 当堂快速当堂达标题 5分钟 (检测学习目标1、2、3、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