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8004

【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12课《大一统的元朝》(2份)

日期:2025-10-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7799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2份,大一统的元朝,12课,教案,备课
    《大一统的元朝》合作探究型教案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历史过程,及文天祥抗元的史实。知道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辖地的基本史实。理解行省制度设置的重要意义和元朝民族融合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做出正确评价,以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元朝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培养学生的洞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融合; 了解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蒙古汗国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 2.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是“特立独行”的一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联系与理解,对以后学好本册书第十九课的一些内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节课。 3.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其中有少部分同学对历史不感兴趣,但总的来说,七年级部分学生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及巩固政权的措施;知道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 2.掌握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行省制度;知道忽必烈是杰出的皇帝;理解元朝统一的意义及元大都的繁荣。 3.通过对文天祥抗元事迹的学习,了解他坚贞不屈的品格。 4.理解元朝民族大融合的表现,认识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中逐渐融合、相互发展形成的。 评价任务 任务1:完成导学案基础梳理·自主预习,了解蒙古族的兴起;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及巩固政权的措施;知道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掌握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行省制度;理解元朝民族大融合的表现。(检测学习目标1、2、3、4) 任务2:在分析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元朝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认识元朝的统一和一些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检测学习目标4) 任务3:构建本课知识结构,完成本课课时训练·基础达标,检测学习结果。(检测学习目标1、2、3、4)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环节一 课堂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主题视频:文天祥 引出关于南宋灭亡,元朝建立的相关问题,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引起思考力、回答问题。 4分钟 环节二 新知探究 1.指导学生参照教材,结合配套学案,学习本课知识要点,掌握知识: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①蒙古政权的建立 ②蒙古政权概况 (2)忽必烈建立元朝 ①元朝的建立 ②元朝统一全国 ③行省制 ④对边疆的管辖 ⑤元朝的社会经济 (3)民族大融合 ①原因 ②等级制度 2.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锻炼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探究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 (2)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特点 1.结合教材,完成知识点的梳理和学习。为探究讨论准备知识基础; 2.和同学一起探究解决问题,并派代表回答问题,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8分钟 (达成学习 目标1、2、3、4) 环节三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并展示本课知识结构图。 以作业的形式完成本课知识总结。 5分钟 (提升学习 目标1、2、3、4) 环节四 当堂达标 展示当堂达标测试题,师生共同完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