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82254

6.2地质灾害(共29张PPT)-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内嵌1份视频)

日期:2024-05-1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560076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1份,内嵌,一册,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6.2 地 质 灾 害 Geological hazards 学 习 目 标 学 习 目 标 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1 地震 Earthquake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 (岩石圈) 内部 地表起伏 能量聚集释放 滑坡、泥石流 重力 外力 地震、火山 应力 地质灾害:指岩石圈中发生的、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 地质灾害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1.地震概念 2.地震构造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3.地震指标 震 级 烈 度 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能量越大,震级越大;震级相差1级,能量相差约32倍 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可有多个烈度 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 4.地震分类 按成因 按震源深度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其他类型地震 (水库、爆炸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5.地震的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规律: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多发的原因: 位于地质构造断裂地带, 地壳活跃,地球内部能量集中, 释放较频繁,故地震多发 5.地震的分布 中国地震分布特点: 范围广、呈带状分布; 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频度高、强度大。 多发地区: 台湾、西藏、新疆、青海、 云南、四川等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露、疫病蔓延等灾害。 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6.地震的危害 7.地震防御措施 2 滑坡和泥石流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1.滑坡概念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滑坡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地质:岩体比较破碎 地形地势:地势起伏大 植被:植被覆盖率差 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人为原因: 工程建设频繁, 破坏植被和土体结构 3.滑坡的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破坏或掩埋农田; 破坏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4.泥石流概念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发生区 流动区 堆积区 5.泥石流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地质:丰富松散物质 地形地势:地形陡峻 植被:植被覆盖率差 水文:短时间大量水流 人为原因: 占用河道,阻碍泄洪 修建工程的不合理开挖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6.泥石流的危害 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滑坡 泥石流 示意图 形成条件 ①地质地形: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 ②植被:植被覆盖率较差; ③气候:降水较丰富且集中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①地形地势: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利于水流汇集; ②地质: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③气候: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多发地区 山地丘陵区、工程建设频繁区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 危害 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造成破坏;掩埋耕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