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91190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件)(共63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2547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63张
  • cover
(课件网)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 基础梳理 重点难点 基础梳理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一片森林、一个湖泊、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块农田等,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 归类 各成分组成 作用 地位 生产者 自养生物 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 通过光合作用等,将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被其他生物利用 基石 消费者 异养生物 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物 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 最活跃成分 分解者 异养生物 腐生细菌和真菌;腐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关键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为生态系统内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必需成分 注意: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秃鹫为分解者;细菌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为生产者。 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形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营养级为终点。 (2)营养级:指生态系统中每条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 (3)特点 ①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 ②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所以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③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2.食物网 (1)形成: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 (2)特点 ①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②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以出现多种。 ③食物网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不是生物数量。一般,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四、能量流动的概念及过程重要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输入 ①主要源头(光能)。 ②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2)传递 ①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②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转化: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4)散失 ①途径:呼吸作用。 ②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来源和去路分析 (1)能量的来源: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不是指摄入的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消费者摄入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2)能量的去路:一部分用于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①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②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3.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