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14370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咏梅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93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算子
  • cover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两首词,理解词的大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读两首词,理解、掌握知人论世的诗词鉴赏方法,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背诵两首词,进行对比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诗词,理解大意。 2.教学难点:知人论世,比较两首词的异同。 【教学方法】朗读法 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梅之世界 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有选自《诗经》的爱情诗《关雎》、《蒹葭》和《子衿》,有王勃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孟浩然的投赠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领略了诗的魅力,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两首词———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板书文题)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积累过的有关梅花的诗词,谈谈自己所理解的梅花的形象。 二、初读,感知词之内容 (一)学生初读,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2.学生齐读,教师纠错、正音。 (二)教师范读,划分节奏。 (三)教师朗读,学生标注生字音、节奏。 个人展示:指名朗诵,师生点评。 三、再读,理解词之大意 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品悟词意。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一)陆游《卜算子·咏梅》 1.女生齐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大意。 3.学生自主赏析,教师点拨引导。 (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男生齐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大意。 3.学生自主赏析,教师点拨引导。 四、精读,体悟梅之形象 赏析词的内容,思考: (一)两首词中梅花各生长在什么地方 (二)总结两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三)为什么两首词吟咏的对象都是梅花,但是他们笔下的梅花形象却有区别? 点拨: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1.了解作者 a.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被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一群小人所排挤;在王炎幕府时筹划平定中原,又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不得遂其志。 b.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2.了解背景 (1)陆游《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 陆游当时主张北伐,皇帝不信任他,朝廷中主和的投降派又排挤、攻击他,因力主对金用兵而遭贬的陆游难酬壮志,伤感悲凉,便作了《卜算子·咏梅》。词中,他以群花喻指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从而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创作背景 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苏联的严重措施,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カ。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