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22755

4.4.4输血与血型【课件】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共19张PPT)

日期:2024-06-0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41677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4.4.4,PPT,19张,下册,七年级,生物
  • cover
(课件网) 第4节 输血与血型 1. 能说出人体的失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 能说出血型的类型,知道安全输血的原则 3. 知道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重点 学习目标 17世纪时,医生为抢救大出血的病人,就曾 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病人的血管,但是都没有成 功。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人血,结果有的病人 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多数病人输 血后却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①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是因为输入的血液与病人的血液在血型上是相匹配的,病人血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补充,血液的功能得以迅速恢复。 ②多数病人输血后却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是因为输入的血液与病人血液的血型不匹配,发生了凝聚反应。 新课引入 一. 血量与输血 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体内血量的稳定,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新知学习 失血量 对人体的影响 不超过400毫升 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800~1 000毫升 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1 200~1 500毫升 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输血时必须首先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 二. 血型 早期的输血大多数都失败了,人们一直不知道什么原因。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 兰徳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 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浆时,这些红细胞会黏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浆时,却不会发生凝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血型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血液有不同的类型,他将它们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血型。自从ABO血型发现以后,输血就成为临床上实际可行的重要措施。 人类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Rh血型就是常见的人类血型系统之一。 三. 安全输血 ①输血本来是为了抢救病人,但如果处置不当,却很可能给病人 带来更大的灾难,因此,安全输血非常重要。 ②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 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 ③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 A型或B型血。 ④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的血型 A、O B、O AB、A、B、O O 可输给的血型 A、AB B、AB AB O、A、B、AB 安全输血 安全输血 输血原则 B型 O型 A型 AB型 O A AB B 安全输血应以输 同型血为原则 讨论 有人说“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你认为有道理吗? ①这句话有一定道理。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是没有同型血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②但这种万能是相对的,一方面是给异型血输入O型血的量不能太多,当输血量较大时,为避免发生凝集现象,还是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③另一方面是人类血型系统多种多样,即使是同型血输入有时也会发生意外。因此,O型血的人被称为“万能输血者”是不准确的。 成分输血 临床上,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些成分而需要输血,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要输入血小板,而不需要输入全血,这就是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根据病人的需要,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性地输入某一成分,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安全输血 成分输血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急性 大出血 (全血) 严重贫血 免疫力低下 出血性疾病 大面积烧伤 安全输血 四. 倡导无偿献血 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