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953908

6.3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2

日期:2025-10-1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3324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生物,学年,必修,2019,北师大,学期
  • cover
6.3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表现为共同进化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种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 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深圳市梧桐山上发现了一种兰科新物种(b),命名为“深圳拟兰”,它与多枝拟兰(c)都起源于同一古老物种(a),因地理障碍经漫长的进化而成,如下图。某科研团队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出一个新品种(d),并将它迁移到与c同区域,进行培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若新品种d与b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若d与c的种群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存在生殖隔离 3.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没有改变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C.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 D.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 4.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5.下列有关真核生物遗传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2n=24),研究水稻的基因组应分析12条染色体上的DNA 序列 B.某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在一段时间由0. 4变为0. 6且无新基因产生,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形成多种基因型,使种群出现大量变异 6.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D.虽然马和驴交配能产生骡,但其属于不同物种 7.“P→Q”表示P一定能推理得出Q,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  ) A.P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Q表示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P表示生殖隔离,Q表示新物种形成 C.P表示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Q表示该生物性状改变 D.P表示母亲是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Q表示子女患该病 8.斑马的染色体数为22对,驴的染色体数为31对,斑马和驴的杂交后代兼具斑马和驴的特征,俗称“斑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斑驴体内没有可以联会的同源染色体 B.斑驴的出现说明斑马和驴不存在生殖隔离 C.斑驴不可育是由于种群数量少 D.斑驴的出现说明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9.“中华竹稻”是我国科学家历经四十余年时间,世界首次成功利用二倍体水稻和二倍体竹子两个不同物种,克服远缘杂交的世界难题培育出的新品种。竹稻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分蘖能力较强,不易倒伏;谷粒细长,竹稻每穗稻谷在250--450粒之间,产量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中华竹稻”培育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秋水仙素 B.培育“中华竹稻”依据的变异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 C.用新品种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是二倍体 D.该实例说明二倍体水稻和二倍体竹子间无生殖隔离 10.盲鱼常栖息在漆黑的岩洞中,其眼睛退化,却拥有发达的嗅觉和触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在显著差异,则两者一定不能相互交配 B.盲鱼个体间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原始鱼类进化为盲鱼的根本原因是漆黑的生存环境 D.盲鱼和原始鱼类即使再次生活在相同环境也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 11.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可吸食某种兰花储存在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