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54674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练习(含解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6-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2574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历史
  • cover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 练习 一、单选题 1.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形式除了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外,还有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并明文规定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 A.贯彻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 B.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C.完全不同于《共同纲领》规定 D.体现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点 2.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材料认为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关键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 C.各个时期政治运动的阻碍 D.商品经济仍尚未产生 3.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4.“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权,以及国家的军事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材料中的“它”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 B.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C.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繁荣团结 D.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6.“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A.增强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B.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开展 C.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 D.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 7.从1980年~1982年底,国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B.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C.“依法治国”的逐步确立 D.实行改革开放 8.1982年修宪及其前后《组织法》《选举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制定,启动了中国宪法政治新的征程。这表明 A.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与执行 B.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正式起步 C.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得到完善 D.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断提升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10.“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最早提出于 A.十二届六中全会 B.十四届六中全会 C.十五届六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11.“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内涵。“铁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大生产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 D.“大跃进” 12.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 A.焦裕禄 B.袁隆平 C.邱少云 D.邓稼先 13.习近平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