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奇妙的墙》 《奇妙的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七年级下册设计 应用领域。 墙是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墙,大多是用一块块砖砌出来的。将一定数量的同一或近似的单元基本形,通过叠加、累积等重复组合方式塑造成新的立体形态,就叫做累积构造。如果累积构造的是一堵墙的式样,我们就称它为墙式累积构造,它是立体构成中的基本构造之一。本课主要学习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立体构成中累计构造的秩序美、韵律美。通过单元基本形和累积方式的变化来训练学生的构成思维能力,培养对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欣赏评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 本课设计:1课时。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未知事物的充满好奇,集体意识、合作意识明显提高,只要教师引导合适,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七年级的学生规矩意识不强,理解力偏弱,好动的性格容易让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教学设计要能够循序渐进,善于诱导,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绪并牵引着它,完成本课教学。 三、教学方法: 观察———观察两张生活中的建筑墙体图片,对比发现生活中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秩序美和韵律美的呈现,掌握累积构造的基础知识。 探究———(借助助学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基本法则,体会重复性秩序排列所产生的韵律美的同时,学会累积构造的基本技能。 示范———很多有趣的造型都是用简单的基本形累积而成的,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发现基本形设计的多种手法并动手设计基本形,运用不同的累积方式进行累积构造。 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创造性思维,分组合作表现创造不同的累积艺术作品。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建筑和环境景观的累积构造形式、发现其艺术美,感受生活美。 四、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累积构造相关知识设计制作出基本形,并根据不同的累积方式合作创造出一面有趣的“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自主探究感受生活中累积构造的秩序美和韵律美,掌握累积构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发现基本形设计的多种手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运用不同的累积方式进行累积构造;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累积构造的艺术创作并展示交流;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累积构造形式,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累积构造的创作活动中体验艺术创作乐趣,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艺术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累积构造的基本知识和规律,设计制作出具有形式美感的累积构造作品———墙”。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创作过程中的设计灵感和设计思路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助学案、白色纸杯、彩色卡纸、颜料、美工刀(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墙式累积构造) 师:同学们,假设我们各位都是评审团成员,现在要为我们充满现代感的市中心建造一栋标志性建筑,设计师给出了三张建筑外墙面效果图。你会选哪一个作为城市建筑,请大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设计意图:给出三张图片,一张是单纯的灰砖砌成的墙,一块是充满艺术性的富有设计感的墙面,另一块就是一般的城市住宅建筑。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墙式累积构造给我们的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从而对“墙”的累积有个初印象) 生:选择中间富有设计感的建筑,别致的墙面造型和艺术性的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