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78858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导学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9次 大小:4059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48~49课时) 【目的要求】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 【重点难点】 (详见“学习目标”) 导学过程 导学方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积累课文和第三单元的《唐雎不辱使命》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2.我的检测昳丽(yì) 朝服衣冠(zhāo) 间进(jiàn) 期年(jī)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质疑解难】一、朗读课文二、疏通文意1.学生读记重要注释,本人用多媒体显示以下知识点:①古今异义【修】<古>身高;<今>修理。 【讽】<古>讽谏;<今>讽刺。【私】<古>偏爱;<今>自私。 【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地方】<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左右】<古>身边大臣;<今>左边右边。【刺】<古>批评,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②一词多义【孰】谁;通“熟”,仔细。 【上】上等;呈上。 【朝】早晨;朝廷;朝拜。 【下】下等;下达。【于】向;在;比。 【美】美丽;以……为美(认为……美)。 【之】的;这件事;他(徐公);取消句子独立性。③词类活用【服】名→动,穿戴。【面】名→状,当面。【闻】使动用法,使……听到。【私】形→动,偏爱。【美】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2.学生翻译课文,本人用多媒体显示译文。三、解析课文1.请归纳每一段的内容。明确:(邹府)众人夸美→(朝堂)邹忌进谏→(国内)齐王纳谏 或:三问———三类———三赏赐———三变化2.“王之弊甚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齐威王除“弊”取得了什么效果? 明确:①由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导致身边的人对王从不讲真话。②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在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明确:有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善于采纳百姓意见的君主。4.分析邹忌和齐王的性格特征。 邹忌:有自知之明,明智精细,善于推理,借助生活小事讽喻齐王。 齐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5.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明确:①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王之弊甚矣”的结论。②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使用排比,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观点;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③要虚心(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要胸怀宽广。/加强行政监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四、课本剧表演1.剧情简述 2.道具制作 3.舞台表演【课堂检测,学以致用】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2017年湖南娄底中考题)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今齐地方/千里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与徐公/孰美 D.盖/石性坚重2.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孰视之(仔细) B.臣之妻私臣(偏爱)C.皆以美于徐公(在) D.不以物喜(因为)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B.第三段写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C.第四段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邹忌的治国之才。D.课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