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989424

必修一 大气(组成、分层、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课件(共96张PPT)

日期:2024-11-2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770826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环流,96张,课件,过程,热力
  • cover
(课件网) 第三章第一节 必修一 大气 (组成、分层、受热过程、热力环流、风) 01 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分布 干洁 空气 氮气N2(78%) 氮(元素)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气O2(21%) ①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②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二氧化碳CO2 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②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温室气体,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 臭氧O3 ①强烈吸收紫外线,保护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保护伞) ②到达地面的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主要集中在平流层中的臭氧层 (在15—35km高度) 水汽 (来源于水分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 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范围内,水汽可发生固、液、气三态的转化,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进而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水平 ①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 ②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 垂直 一般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 杂质 (来源于下垫面及人类活动) ①会(削弱太阳光照)使大气能见度变差 ②但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①含量随时间、地点、天气条件(晴/雨/风力等)而变化 ②在近地面大气中,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冬季多于夏季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增多)+森林破坏(吸收减少)→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制冷剂的使用,释放氟氯烃→臭氧层破坏(臭氧层变薄、臭氧浓度降低) →紫外线增多→引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 城市中人类生产生活比较密集→杂质增多→霾 物质组成差异 出现时间 主要影响的异同 雾 气态和液态物质 ①多在冬半年晴夜 ②日出后消散 大气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 能见度低于1km 霾 (灰霾) 固态颗粒物 (主要是PM2.5,可吸入颗粒物,来自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燃煤取暖的废气烟尘、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 ①日出后不会消散 ②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③我国北方冬季多发 能见度低于10km ①使空气质量差,是大气污染 ②危害人体健康(呼吸系统) ③影响生态环境 ①北方重工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②北方冬季供暖需要大量燃煤 近地面水汽(过饱和)凝结而成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02 大气的垂直分层 课时作业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我国发射的“神舟5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 大气层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北京时间2023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初七)下午15时45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开讲“天宫课堂”第四课。完成3、4题。 3.航天员开讲“天宫课堂”第四课的当天傍晚,台州学生可能观测到的月相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时,从距地面50千米高度起,向下穿越的地球大气层气温变化为 A.下降———上升 B.下降———上升———下降 C.上升———下降 D.上升———下降———上升 课时作业 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距地面20千米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D.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 2.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C.②层大气做对流运动利于飞行 D.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②层-①层-②层 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 垂直分布高度范围 特点 原因 与人类的联系 对流层 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