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章第4节 4.4升华和凝华 液态 气态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固态 ? 熔化 (吸热) 凝固 (放热) “碘”物态变化 碘的熔点是 113.7℃ 沸点是184.4℃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有什么现象? 水浴加热: 在烧杯中加入热水,将装有碘固体的碘锤放入烧杯中加热,注意观察现象。 “碘”物态变化 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的? 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停止加热并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固态 固态碘变紫色蒸气 碘蒸气又变回固态 碘的熔点是 113.7℃ 沸点是184.4℃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固态 加热前 碘是什么状态? 加热后 碘是什么状态? 气态 变化条件: 加热 升华 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 想一想:你知道舞台上的烟雾是怎么来的吗? 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升华,从周围吸热,导致温度下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即我们所见到烟雾。 升华现象 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变成无色液体,再继续降低温度,会变成雪花般的固体,经过压缩,就会成干冰。干冰是在一个大气压下以-78.5oC存在的固体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注意: 二氧化碳气态肉眼看不见。 升华现象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固态 附着在玻璃上的 碘是什么状态? 加热时 碘是什么状态? 气态 冷却 变化条件: 凝华 凝华放热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花飘落大地。 霜是在地表面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霜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 霜 雪 凝华现象 雾 凇 冰 花 雾凇俗称树挂,悬浮在空中的水蒸气急剧遇冷,随风携带凝华成小冰晶附在温度同样很低的松树上。 由于温度足够低使得水蒸气直接从气态凝华成固态小冰晶附在窗玻璃上形成花纹。 凝华现象 灯泡用久变黑 白炽灯用久了灯泡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发生了( )现象,而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发生了( )现象的缘故。 升华 凝华 凝华现象 升华吸热 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 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 小冰粒 熔化 下落 小水滴 干冰 液化 人工降雨 1.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升华,要 热。 2.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时要 热。 3.哈尔滨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减小,这是 现象。 固 气 吸 升华 气 固 放 课堂练习 4.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直接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B 5、将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在相应的现象后面的横线上。 (1.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消失: ; (2.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结成针状的霜: ; (3.夏天冰棒冒着“白气”: ; (4.冬天冰冻的衣服自然凉干: ; 升华 凝华 液化 升华 课堂练习 6.下面哪些现象属于升华现象( ) A.放在木箱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B.夏天清晨,草地上常有露水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D.放在冷冻室的鲜肉变硬了 A 课堂练习 7、冬天的早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户的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的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户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A 课堂练习 8.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碘的熔点是 113.7℃、沸点是184.4℃)( ) A.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 B.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 C.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