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93417

专题03 现当代文学读书讨论发言稿 单元写作指导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5771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专题,当代文学,读书,讨论,发言稿,单元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感时忧国.现当代文学 读书讨论交流作文导写 (教材主题作文训练+高考教考衔接作文训练) 选择性必修下教材同步作文指导 单元研习问题二 现当代文学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研读本单元课文,回顾初中以来学过的相关文章,再拓展阅读一些现当代作品,从下面任务中任选一项,在老师指导下举办一次“现当代文学读书研讨会”。 1.有人说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你是否赞同这种概括?联系自己读过的现代文学作品,特别是本单元作品,作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与同学交流。 2.阅读本单元作品,感受不同作家各自的创作风格。任选一位你喜欢的作家,再拓展阅读他的一些作品,从写作理念、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方面选择其一,深入思考,谈谈你的认识,全班研讨交流。 教材任务 一 原题呈现 1.有人说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你是否赞同这种概括?联系自己读过的现代文学作品,特别是本单元作品,作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与同学交流。 2.阅读本单元作品,感受不同作家各自的创作风格。任选一位你喜欢的作家,再拓展阅读他的一些作品,从写作理念、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方面选择其一,深入思考,谈谈你的认识,全班研讨交流。 主题作文训练 1.思路点拨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现当代文学作品,单元解读之“研习本单元,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 行文思路: 1.结合作品,并且并与时代背景相联系进行思考。 2.结合现代文学的某些特点和作家的作品进行分析。 3选择角度尽量要“小”,从写作动机、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某一方面入手。 二 审读材料 2.例文导引: 感时忧国 呐喊启蒙 ———现当代文学读书启示 1919年到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感时伤民的一段时期,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大批的文人,他们感时忧国,将更多目光聚集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如鲁迅、沈从文、老舍、艾青等。 中国现代文学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落后挨打,人民灾难深重,民族危难重重。生活在其间的作家很难脱离这样的社会现实,他们用文字来表现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和苦难,并力图为民族新生寻找出路。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迫害狂”患者,有被害妄想症。狂人在日记中记到:“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狂人疯疯癫癫的话语其实是封建礼教制度迫害的表现。狂人为何会存在?那是因为他处于一个“吃人”的社会。所以在日记的最后一篇中,他发出呼喊:“救救孩子……”在这里,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希望唤醒人们向封建传统挑战,推翻封建“吃人”制度。 选必下第二单元所选的《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乡村社会为舞台,向人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畸形的中国社会,特别是畸形的国民精神面貌。阿Q 是未庄的一个贫苦的小人物,他的地位是如此卑微,连姓名都没有,只能叫阿Q。但是他又是妄自尊大、自轻自贱、盲目排外、愚昧麻木、卑怯狡猾、欺软怕硬的落后而愚昧的国民的代表。从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精神奴役的痕迹,“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正是统治者对人民进行精神麻醉和毒害的工具,使他们忘却压迫和屈辱,没有反抗的意识和斗志,永远当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鲁迅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唤醒这些在“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