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996908

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47107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质量检测,试卷,语文,二模,教学
  • cover
信阳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下互联网上一些关于“文艺”的评品论说,无论肯定抑或否定,在激情四射的表达中,大多弱化了对于作品之理、创作之理、思想之理的内在要求和事实判断。就像我们看到的那些文艺评论领域的“网暴”现象,随着“无理”的情绪宣泄开始无所忌惮地溢出文艺之“理”、创作之“理”的边界。“讲理”的思想沉淀、循“理”的精神探讨开始步步后退,甚而同样沉落于各种无厘头的网络攻讦。 然而,真正的文艺评论终究不应沦为以“集体”名义进行网络营销的言辞狂欢。文艺评论之为“评论”而非一般的群体“议论”或情绪化“偏论”,全在一个“理”字。作为一种对于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中的文艺事实的学理评说和讨论,文艺评论合法性的获得,核心就在于能够“讲理”“辩理”及“明理”。只有这样,文艺评论才是真正事关文艺价值存在的具体判断和思想建构。 文艺评论“讲理”,首先离不开“因事循理”,这是从总体上确立文艺评论学理客观性的基本遵循。这个“事理”,就是文艺作品、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等所具有的存在事实,包括文艺作品的创作结构及其呈现特色、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创作方式、创作活动的内在旨趣等一系列体现文艺存在的事实根据———因为有了这样的“事理”,一切文艺才可能最终构成不同于一般日常事实的特殊存在,成为具有特定价值判断属性的评价对象。 任何文艺评论活动及其参与者都不可能跳开或罔顾对象“事理”的客观性,文艺评论的积极功效,就在于能够从缘事寻理、据理分析的过程中,让文艺的接受者由此获得对文艺作品、文艺创作的完整把握和细致理解,而非一叶遮目或者支离破碎,食而不得其髓。 其次,对于文艺评论来说,文艺作品、文艺活动等的“事理”客观性,是文艺评论所要分析、揭示和阐释的对象,同时又必定联系着评论者的立场、趣味、意识与观念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文艺评论从来不是一种自然主义的结果,而一定是有主体存在的判断活动。这个“主体存在”.就构成了文艺评论内在的“情理”,亦即评论者在实际评论活动中所显现出来的具体观念意识和价值建构意图。“事理”从外部规定了文艺评论的对象特质,“情理”则内在结构起了文艺评论的判断立场。这是文艺评论之所以能够不拘于一般的事实描述,必定从文艺作品、文艺活动、艺术家创作等具体“事理”中见出更深一层意义、更高一层价值的特殊性所在。质言之,文艺评论要想最终体现批评活动的选择趣味、实现批评活动的目的、完成批评活动的阐释效力及其对社会大众的精神影响力和对社会文化的价值深化效用,那么,基于“事理”而不失“情理”、“情理”活跃而不违“事理”,便应成为文艺评论积极地走向一种建设性活动的正道。 (摘编自王德胜《文艺评论的“事理”与“情理”》) 材料二: 构建良好的文艺批评公共空间,理性化、“公共性”规则的建立是关键,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艺批评主体素养的提升。文艺批评公共空间,是文艺批评的“公共”空间。这里.我们强调的不是文艺批评的“空间”概念,而是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