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实验探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经历探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过程,体验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自然世界中声音的美妙和有趣,从而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 具有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并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探究精神。 教学 器材 音叉、乒乓球、声传播演示器、水杯、复读机、蜡烛、多媒体辅助器材等。 真空不能传声装置 教学 方法 以实验探究为主、综合运用讨论法、讲授法等 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造声比赛 试一试:你能让一张纸出声音吗? 比一比:看看谁的方法最多! 晃动、搓揉、指弹、折纸包摔打、纸笛吹奏…… 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合 作 探 究 一、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 师:你观察到纸在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你认为纸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比较、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出示音叉,引导:音叉此刻是声源,那么它有无在振动呢?如果,有,如何判断其发声时是否也在振动? 演示实验———音叉放入水中 音叉触击乒乓球 提问:实验中的水和小球起到了什么作用? (按同学们提出的方法演示后鼓励:其实物理学家们也常常利用一些直观的、易观察的现象,把一些微小的,不易观察的现象表现出来。) 如果让正在发声的音叉停止振动,声音还存在吗? 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物体也就不再发声了。 体验一下人说话时声带的振动 追问同学们,是否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3.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4.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5.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引导同学们进行归纳总结: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可能回答:物体发声时在“运动”———振动 可能建议:用手摸、靠近水面观察水面溅起水花,或观察到讲台上的仪器,提出下图所示方案: 并可能举例:用手感觉自己说话时声带在动,瓶中的水静止时不发声,摇晃使之运动时,就能发出声音等。 通过集体感受,可以把一个学生的发现转化为全体学生的学习资源。 直观的模拟,增强了学生对“振动”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合 作 探 究 二、探究声音的传播 (一)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疑问:声音是靠什么从声源传到人的耳中的?老师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中,假如没有空气,我们周围真的是空无一物的“真空”,声音还能传播吗? 猜想: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强调语言的严谨性) 师: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一想这个实验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 实验: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这个实验作为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1)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2)抽气后再放人气体,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及时纠正猜想的谬误,最好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 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释:在宇宙太空中,木星和彗星相撞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与剧烈的震动,但在地球上的人类却没有听到一点点声音 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