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乐音的特性 第1课时 乐音的三要素 1.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初夏的傍晚,鸟鸣悠扬,蛙声一片,分辨鸟鸣和蛙声的主要依据是声音具有不同的 ( ) A. 音色 B. 音调 C. 频率 D. 响度 3.如图所示,湖北出土的一套战国时期的编钟,依大小排列共65 件,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广.“音域”描述的是声音的 (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速度 较鼓面振动 (填“振幅”或“频率”) 的大小.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之 为 (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5.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这 里 的“ 高” “ 低” 描 述 的 是 声 音的 ;“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 ;在“模仿秀”节目中,演员模仿歌唱家唱歌时,主要是模仿歌唱家声音的 . 6.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发现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 ,乙音叉比甲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 .若甲音叉的振动频率是 100 H ,则表示甲音叉 7.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直尺-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看到了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 在的问题是 A. 没有控制变量 B. 伸出桌面的直尺太短 C. 手没有压紧直尺 D. 伸出桌面的直尺太长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听到了直 尺 发 出 的 声 音, 这 是 因 为 直 尺在 .接着减小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频率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3)小明保持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 0.5cm 、1 cm、1.5cm,可探究声音的 与振幅的关系.下压距离越大,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越响,这是因为直尺的 越大,响度越大;站在距离直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填“强”或“弱”) 8.魔术师在某次演出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 ) A. 音调 B.响 度 C.音 色 D.声速 9.小明和小华读出a、b、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 ( ) 字母 小明 小华 a 109.2 Hz 261.2 Hz b 115.4 Hz 279.0 Hz c 120.5 Hz 282.8 Hz A. 小明声音音调低 11B.小 明声音响度大 C. 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10.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 ) 11.如图是童谣“两只老虎”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诗怡同学第一次唱到“跑得快”这三个字期间,关于诗怡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两只老虎 两 只 老 虎, 跑 得 快, A. 声带振动频率越来越高 B. 音调越来越低 C. 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 振幅逐渐增大 12. 医生使用听诊器听患者心跳,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心脏振动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发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D. 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心脏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变大 13.编钟是我国瑰宝,如图,敲 M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N处的高.比敲P 处的低,则 ( ) A. 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 B. 敲 P 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 N 处的 C. 敲 P 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M 处时太 D. 敲N 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 M 处时大 14.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