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01790

2.2《红烛》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9766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红烛,课件,19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红烛 闻一多 红烛 闻一多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思考:“红烛”意象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理解意象“红烛”的作用; 2.感受诗歌蕴含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深厚爱国情感。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为闻一多、徐志摩。其中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音乐美———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 建筑美———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01 02 03 绘画美———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何为“三美”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经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销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产生出大量的爱国诗篇。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过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 诗集《红烛》,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理想,更表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具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歌以浓烈的色彩、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 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 的序诗。 写作背景 思考1:速读全诗,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节数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七节 第八节 对红烛颜色之红的赞美; 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 找到红烛燃烧的高尚理由; 感伤怜悯红烛的燃烧; 困惑于红烛的流泪最终明白缘由; 开导安慰红烛的流泪; 引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重申红烛精神使情感归于理性沉静。 自读本诗,整体感知 围绕“红烛”展开,写其色为红,点燃发光,融化流泪,最后蜡炬成灰。 篇目 核心意象 意象构成 《无题》 (李商隐) 《红烛》 (闻一多) “意象解构”,指的是诗人经常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达意。 蜡烛 红烛 灰 泪 色 光 泪 灰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明确将红烛的红,类比为红心的红。 红心的红:赤诚、热烈、忠诚; 根据作者的类比,同理推之: 红烛的红色也是代表赤诚、热烈、忠诚。 研读诗歌,析意象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 红烛啊! 既制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