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四、结构鉴定 化学方法 色谱方法 波谱方法 波谱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 氢核磁共振谱 碳核磁共振谱 质谱 紫外可见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 一般程序: 测定试样的紫外光谱 测定加入诊断试剂后试样的紫外光谱 苷水解后的紫外光谱 对比分析,获知有关结构的重要信息。 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特征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交叉共轭体系 黄酮、黄酮醇类紫外光谱 化合物 峰带Ⅰ 3,5,7-三羟基黄酮(高良姜素) 359 3,5,7,4’-四羟基黄酮(山柰酚) 367 3,5,7,3’,4’-五羟基黄酮(槲皮素) 370 3,5,7,3’,4’,5’-六羟基黄酮(杨梅素) 374 化合物 峰带Ⅱ 黄酮 250 7-羟基黄酮 252 5-羟基黄酮及5,7-二羟基黄酮 262 5, 6,7-三羟基黄酮 274 5,7,8-三羟基黄酮 281 几种羟基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峰带Ⅰ ) 几种羟基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峰带Ⅱ) 查尔酮、橙酮类紫外光谱 峰带Ⅰ很强,为主峰; 峰带Ⅱ较弱,为次强峰。 峰带Ⅱ:220-270 峰带Ⅰ:查尔酮 340-390 橙酮 370-430 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紫外光谱 峰带Ⅱ 为主峰 峰带Ⅰ 很弱(肩峰) 峰带Ⅱ: 异黄酮 245-270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270-295 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特征 黄酮类型 峰带Ⅱ 峰带Ⅰ 谱带峰形 黄酮 黄酮醇 黄酮醇(3-OH被取代) 240-280 240-280 240-280 304-350 352-385 328-357 带Ⅰ、带Ⅱ等强 查尔酮 橙酮 220-270 220-270 340-390 370-430 带Ⅰ强峰、带Ⅱ次强峰 异黄酮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245-270 270-295 带Ⅰ很弱(肩峰)、带Ⅱ主峰 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化学位移 及其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氢核磁共振谱在黄酮类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溶剂:氘代氯仿、氘代二甲基亚砜、四氯化碳 氢核磁共振谱在黄酮类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A环质子 B环质子 C环质子 乙酰氧基的质子 A环质子 5,7-二羟基黄酮类化合物 7-羟基黄酮类化合物 B环质子 4’-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 3’,4’-二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 3’,4’,5’-三氧取代黄酮类化合物 C环质子 黄酮类化合物 异黄酮类化合物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查耳酮 橙酮 乙酰氧基的质子 脂肪族乙酰氧基的质子:1.65-2.10 芳香族乙酰氧基的质子:2.30-2.50 碳核磁共振谱在黄酮类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中央三碳核:1)羰基碳180,异橙酮170。2)C-2>C-3 A、B环上取代基对位移的影响: 质谱在黄酮类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常用的质谱技术:EI-MS、FD-MS、FAB-MS、ESI-MS 黄酮类化合物苷元的电子轰击质谱(EI-MS) 黄酮类化合物的两种基本裂解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EI-MS 3,6,8-位含有C-异戊烯基的黄酮,可经裂解、重排成卓鎓离子 6或8位含有甲氧基黄酮 黄酮醇类化合物EI-MS 单项选择题 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 A、C6-C6-C6 B、C3-C6-C3 C、C6-C3 D、C6-C3-C6 E、C6-C3-C3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具有色原酮 B、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具有2-苯基色原酮 D、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酯溶性增加( ) A、OCH3 B、CH2OH C、OH D、邻二酚羟基 E、单糖 黄酮类化合物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有关,尤其在( )位置上 A、6、7 B、7,4‘ C、3’,4‘ D、5 E、引入甲基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 A、糖 B、羰基 C、酚羟基 D、氧原子 E、双键 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 A、3-OH黄酮 B、5-OH黄酮 C、5,7-二OH黄酮 D、7,4‘-二OH黄酮 E、3’,4‘-二-OH黄酮 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 A、黄酮 B、二氢黄酮 C、黄酮苷 D、花色素 下列黄酮酸性强弱顺序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