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028

阿Q正传[上学期]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200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正传,学期
  • cover
课件16张PPT。阿 Q 正 传 课件制作:叶子林第一课时了解阿Q的基本情况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准革命———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团圆———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 理清内容要点 一、阿Q命名歧说 1、形状说。 阿Q的圆脑袋后面拖着一条 细小的辫子,其正像“Q”这个字 母。Q就是以阿Q为代表的半封 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国民的肖像 画。这圆圈暗示出国民的脑袋空 空、愚昧无知。 2、画圆说。 “Q”就是阿Q临死之前被骗画押时 画的那个不圆的圈儿。阿Q生怕被 人笑话,使尽平生力气立志要画得 圆,但是可恶的笔不听话,将要合 缝的时候,手一抖就向外拖出了一 笔,结果画成了“Q”样。 3、时代说。 阿Q一名由汉字“阿”和洋文“Q”组成,可谓中西合璧, 土洋结合,这暗示阿Q这个人物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 中国的产物,这个名字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社会印 痕。 4、鬼义说。 日本学者丸善常喜认为:“全称为‘阿Q’的人物的 名字实际上意味着‘鬼’。汉语是指幽灵或亡灵。” 5、问题说。 有人认为,《阿Q正传》是一部 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 题”一词在英文中写作Question, 其第一个字母就是“Q”,“阿Q”的 “Q”就是Question的代指。 6、黔首说。 有人认为,阿Q是穷苦的老百姓, 百姓在秦朝被称为“黔首”。这“ 穷苦”和“黔首”二词的第一个注 音字母都是“Q”。“阿Q”其名正 说明了他的身份。 7、概括说。 《阿Q正传》中说,“Q”是Quei的简化,而Quei是 “桂”还是“贵”呢,就连博雅的茂才公也茫然;“阿” 是非常确凿的,而它又是中国尤其南方称谓中的常 用词,没有实在意义。因此阿Q其名就没有具体内 容,阿Q也就不是具体的哪一个人,而是带有普遍 意义的具有概括性的典型形象,正如未庄并非确指 哪一个具体村庄,而是代指中国农村一样。 二、形象———认识阿Q的基本情况 小说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典型形象,这就是阿 Q。据周遐寿先生研究,阿Q这个艺术形象里有两 个极原始的模型。一个叫谢阿桂,他住在绍兴新 台门东面的戴家台门里。还有一个是谢阿桂的弟 弟叫阿有。这两个人都是流浪汉,常常住在土谷 祠内。 1、地位的地下无名 无姓 无家 无籍贯 无固定的职业五无处境悲惨 2、外形的猥琐 阿Q“赤着膊,懒洋洋,瘦伶仃”的模样,且头上长有 癞疮疤,扎着黄辫子,厚嘴唇,穿着破夹袄,戴着毡 帽,挂着搭连……他忌痛护短,而人们又偏偏爱拿他 的短处寻开心。 3、行为动作的怪诞 阿Q与小D的“龙虎斗”,阿Q与王胡的比赛 捉虱子“好容易才捉了个中的,恨恨的塞在 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 王胡响” 4、麻木的乐观 精神胜利法 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 阿Q的十大性格特征: 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 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 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 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悲怯; 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