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关于鲁迅的文章,阅读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气质,理解其精神境界。学习本单元要求借助相关的资料,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通过反复朗读和默读,揣摩精彩语句的表达效果,并体会寻常词句的深刻内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在鲁迅逝世9周年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回忆了鲁迅先生深受爱戴、谈《水浒传》、救助车夫等六件小事,体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文章的语言平实,情感细腻,令人动容。 六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比较熟悉,但对于文章中事件的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找出关键的事件,并结合资料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弄清写作顺序,体会鲁迅先生的形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给各部分拟小标题。 2.结合资料,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的形象。 3.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激发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概括文章的具体事例,体会鲁迅先生的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培养查找资料和阅读文本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分钟) 同学们,我们这单元都是有关鲁迅的文章,《好的故事》是鲁迅自己的作品,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则是他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请读一读这个题目,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是啊,要么就伯父,要么鲁迅先生。作者为什么要取这个标题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文章。 (二)整体感知 1.解决核心问题(1分钟) 师:我们先来解决本课的核心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出示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拟小标题(5分钟) 任务一:文章围绕着鲁迅先生写了哪几件事?给每一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师:这是一篇多事件文本,回答老师,文章围绕着鲁迅先生写了哪几件事? 预设:五件事。 师:课前大家已经给这五件事拟好了小标题。我们先来看看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什么? 预设:一是根据每部分的内容大意,用最简短的句子或短语进行概括,二是从文中找出最巧当的词句进行概括。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同学的答案,应该怎样改进? 预设: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 (三)深入研读 任务二:这五件事体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 1.谈《水浒传》,体会鲁迅先生幽默的特点(5分钟) 师:你从这几件事中看出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呢?我们先来看第一件事。可以用我从......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来说。 预设: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哈哈,还是我记性好。”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幽默风趣的特点。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分别是什么意思? 预设: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师:囫囵吞枣就是古时候有个人听说枣对脾胃好但是伤牙齿,就把枣整个吞下去了,现在比喻不加分析笼统接受。张冠李戴就像我们现在的林黛玉倒拔垂杨柳一样。我这么乱说一气,伯父的反应是什么? 预设:哈哈!还是我记性好。 师:这些都是对鲁迅先生的什么描写? 预设:动作、神态描写。 师:所以从中我们从中还能看出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 预设:和蔼慈祥。 师:我最后怎样? 预设: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2.解读送我的两本书,体会鲁迅先生的童趣(1分钟) 师:我们来看鲁迅先生送我的书,其实这两本书也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