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44798

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五四制)5《热传导》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400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五四,热传导
  • cover
《热传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探究实践】 1.能基于所学知识,对热传导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热传导的探究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活动。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实验结果。能提出探究热传递的途径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 【态度责任】 1.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导另一个物体,并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在固体中传递。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场景导入,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师:(出示一个瓷杯)如果在杯子里倒上热水,杯子会有什么变化? 生(猜测):杯子变热了(师板书)(杯子倒入热水后,让学生向前摸杯子并说出杯子的变化。) 师:水是热的,杯子也变热了,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杯子是怎么变热的?热是怎么传到杯子上来的? (师在板书后加问号) 师:对,热在像杯子这样的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针对问题,作出假设 生:是水的热量传到了杯子上 师:是怎样传到杯子上的呢?直接传到了杯子的外壁吗?(生思考) 生:先传到杯子的内壁,又传到杯子的外壁 ...... 师:这只是我们源于生活经验的猜测,能看见吗? 生:不能。 师:怎样才能“看到”呢?大家知道,当风吹过的时候,我们只能感觉到,但如果借助其他物体,例如当旗子飘动的时候,当水面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从那里经过了。要看到热在物体中怎么传过去,我们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根据生活经验,你们认为可以借助什么材料? 生:借助水。 师:怎么借? 生:水遇到热会蒸发。 师:很好,能借助前面的知识解决问题。 生:蜡烛融化变成蜡油。 师:刚才同学们都动脑思考了,老师这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这样的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蜡烛、牙签、带孔铜棒固定在支架上、酒精灯、火柴、铝片(覆盖有石蜡的铝片)、试管夹、铁架台) 2、分组讨论,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利用这些材料我们怎样来设计实验,比较直观地看到热是怎样传递的呢?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哪个小组说说你的方法? 生:铜棒粘上牙签,看哪个先掉。 师:学要用几根?为什么? 生:想看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师:加热铜棒的哪个位置?(生演示) 师: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蜡烛油抹铝片,用夹子夹住。 师:蜡烛融化说明什么? 生:热传到这里。 师:加热铝片什么地方? 生:夹一角或中心。 师: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生交流) 师:对于这个实验,老师也有几点小提示,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温馨提示) ①.用酒精灯要规范操作,加热时,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完后用灯帽盖灭。坚决不能用嘴吹灭。 ②.给物体加热时,注意加热的时间不要过长,观察到现象后就可以结束加热,加热时物体不要来回晃动,要固定到一点加热,以免发生危险。 ③.物体加热完毕后,温度较高,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摸,以免烫伤,要等物体冷却后再进行处理。 ④.小组分工合作,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填写好记录单。 3、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师:大家清楚了吗?好,开始。(小组领材料开始实验) 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师:好,刚才同学们就像个小科学家一样,研究得可真投入,我们一起来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看看谁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汇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