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1 2 3 4 6 7 8 10 11 B A B C AC C C C B A组 基础巩固练 1.B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四个核反应方程分别为→→、→,→,故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2.A [设X为X,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守恒:4+14=17+Z,则Z=1,电荷数守恒:2+7=8+A,则A=1,即X为H,即质子,故A正确,B、C、D错误.] 3.B [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铅的原子序数为82,即一个铅原子中有82个质子,由于原子是电中性的,则核外电子有82个.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可知,铅原子核的中子数为207-82=125.故B正确.] 4.C [根据结合能的定义可知,一个中子与一个质子发生核反应,生成氘核的过程中,放出的能量等于氘核的结合能,由题意可知,氘核的结合能等于ΔE;因氘核有两个核子,所以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C正确.] 5.解析:(1)质量亏损Δm=mN+mHe-mO-mp=(14.007 53+4.003 87-17.004 54-1.008 15) u=-0.001 29 u ΔE=-0.001 29×931.5 MeV≈-1.2 MeV 负值说明这一核反应吸收能量,其能量变化了1.2 Me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Hev0=mpvp+mOvO 代入数据解得vp≈8.9×107 m/s. 答案:(1)吸收能量 1.2 MeV (2)8.9×107 m/s 6.AC [由题图可知F原子核的核子的平均质量最小,则原子序数较小的核D、E结合成原子序数较大的核F时,因F核子的平均质量小于D、E核子的平均质量,故出现质量亏损,由质能方程知,该过程一定放出核能,故A正确,B错误;因为B、C核子的平均质量小于A核子的平均质量,故A核分裂成B、C核的过程一定释放能量,故C正确,D错误.] 7.C [ΔE=Δmc2只说明质量亏损和释放出核能这两种现象的联系,并不是说明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关系,故A、B错误,C正确;若核反应中出现质量亏损情况,则该核反应释放能量,故D错误.] 8.C [α粒子是氦原子核,核子数为4,故A错误;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即中子流,中子轰击石蜡,将氢中的质子打出,形成质子流,故B错误;钋的α衰变方程为o―→e,故C正确;α粒子轰击铍的核反应方程为e―→,故D错误.] 9.解析:(1)由题意可知,核反应方程为i―→e. (2)设中子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3mv1+4mv2, 由题意得v1∶v2=7∶8, 解得v1=v. (3)氚核和α粒子的动能之和为Ek=mv2, 释放的核能为ΔE=Ek-Ekn=mv2,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 质量亏损为Δm=. 答案:(1)―→ (2)v v (3) B组 能力提升练 10.C [由核反应方程的质量数及电荷数守恒可知,氦核经过核反应生成碳核的方程为He―→,故A错误;由题意可知,该核反应过程的质量亏损为Δm=3m1-m2,故B错误;比结合能等于结合能与核子总数的比值,又ΔE=Δmc2,故碳核的比结合能为,故C正确;由原子核的结构可知,的同位素中有6个质子,14个核子,8个中子,故D错误.] 11.B [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它的作用范围在2×1 m之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故B正确,A错误;核力在0.5×10-15~2×10-15 m时,表现为引力,且随距离增大而减小,在距离小于0.5×1 m时,核力表现为斥力,因此核子不会融合在一起,故C错误;人们对核力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这是科学家们奋力攻克的堡垒,故D错误.] 12.解析:(1)根据核反应中电荷数守恒可得X的电荷数为2,由质量数守恒可得X的质量数为4,则X的符号为He. (2)由核反应方程可得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Δm=239.052 2 u-(235.043 9 u+4.002 6 u)=0.005 7 u,故衰变过程放出的能量为ΔE=Δmc2=0.005 7×931 MeV=5.306 7 MeV≈5.31 MeV. (3)钚核衰变前动量为零,设衰变后e的动量为p1,动能为,的动量为p2,动能为Ek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p1+p2=0,而动量与动能的关系为Ek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