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055486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11.21 德彪西 教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音乐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416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 cover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两手印象派代表性作品———《大海》《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2、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探索印象主义音乐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聆听、鉴赏、探究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引子,尾声,乐段一的第一主题,剖析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探究德彪西音乐创作的音乐创作特征,感知其音乐的独特魅力。 四、教具准备 黑板、ppt、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第一次与我们班的同学见面,我想先测试下同学们对音乐的敏感程度,我带来了三段有关于大海的主题旋律,请你们听听这三段音乐分别描绘的是大海的什么景色呢? ①旋律一,请闭上眼睛欣赏,(播放)这段旋律听起来有什么感觉,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呢?……那我们可以说这是平静的海面 ②旋律二,拿起你们的右手感受一下音高走向(播放) 这时候海面上是怎样的场景呢?(海浪翻滚,拍打浪花) ③旋律三,同样感受下这条旋律的力度变化以及它的旋律线(播放) 海面上又出现了什么? (太阳徐徐升起,日出) 可见,我们班同学的音乐知识还是很扎实的 (二)新课教学 《海上-从黎明到日出》分段赏析 师:刚才我们聆听的三段旋律都是出自于作曲家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这首管弦乐作品由三个不同的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第二乐章《波浪的游戏》第三乐章《风和海的对话》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就是他的第一乐章 1、引子、尾声对比赏析 (1)师:我们先来听听两段音乐,感受下它的速度、力度、音区分别是怎样的?(播放)引子(速度:慢 力度:ppp-pp 音区:低音区-中音区) 那这部分应该描绘的是什么主题呢?(“黎明”) 尾声(速度:慢-中速 力度:pp-fff 音区:中音区-高音区)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那这部分应该描绘的是什么主题呢?(“中午”) (2)师:我们通过乐队的演奏看看分别用哪些乐器来表现黎明的大海和中午的大海的?(播放) 引子:有定音鼓,竖琴,加弱音器的小号,英国管…… 尾声:竖琴,弦乐木管 (3)师:如果你们是画家,会用哪些色彩来表现“黎明”和“中午”? 黎明“……” 中午“……” 2、乐段一 师:黎明的海面是如此的平静,那接下来这段音乐海面上出现了什么场景?(播放) 师:这就是我们开始的时候听的“日出”主题,上行的旋律就好像太阳从海平面徐徐升起,一轮旭日终于出来扫尽晨雾 继续听听下面这个主题描绘的是?(一听) 师:是海浪翻滚的主题,再仔细的听听这里用哪些乐器表现生机勃勃的海浪?(二听) 长笛,单簧管,平行五度的演奏,什么是平行五度?(师钢琴示范,学生用la哼唱) 在我们的作曲中,一般都会避免使用平行五度,因为这种和声听起来非常的和谐,似乎没有产生和声的共鸣效果。 师:听听乐队的演奏感受下这幅美景(看视频)这时候的海上,太阳徐徐升起,海浪翻滚,浪花四溅,你们觉得可以用哪些色彩来描绘这幅画面呢?(讨论……) 3、乐段二 师:请同学们通过交响乐队的演奏在你们的纸上写下力度的变化以及这段的主奏乐器 (看视频) 师:太阳穿过层层云雾,天光大亮,这时候的大海和人的情绪一般,偶尔深沉,偶尔生动 4、全曲聆听(用铅笔勾画) 5、介绍德彪西 师:这个作品是德彪西所写,德彪西是印象主义乐派的创始人,很特别的是他一个人自成一派,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印象主义的美术作品大家肯定比较熟悉,像莫奈的《日出》 6、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 师:欣赏完这首作品之后你们觉得印象主义音乐具有哪些特点呢?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符合特点的(象征,缥缈,音画,意象)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师:德彪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